传统服饰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笔丰厚的宝藏,*历史泱泱数*,各个朝代不同的*都各有不同的服饰,它们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历朝历代身处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十分具有历史与美学的研究价值。那么今天就为你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历史。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服
夏、商两代已有冕服。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夏代称冕冠为收,殷代名为鷩,周代名为爵弁,夏代的冕冠纯黑而赤,前小后大,商代的冕冠黑而微白,前大后小,周代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国王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总称六冕。六冕的内容如下: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纁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兖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四章花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四章花纹,共七章。
*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裳绣*、*二章花纹,共五章。
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绣粉米一章花纹,裳绣*、*二章花纹。希是绣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绣。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一章花纹。
此外,六冕还与大带、革带、韨、佩绶、赤舄等相配,并因服用者身份地位高低,在花纹等方面加以区别。而周代国王的礼服除以上6种冕服之外,还有4种弁服,即用于视朝时的皮弁、兵事的韦弁、田猎的冠弁和士助君祭的爵弁。
皮弁形如复杯,系白鹿皮所做的尖顶瓜皮帽,天子以五采玉12饰其缝中,白衣素裳。天子在一般政事活动时所戴。韦弁赤色,配赤衣赤裳,晋代韦弁如皮弁,为尖顶式。冠弁就是*貌冠,也称皮冠,配缁布衣素裳。爵弁为无旒,无前低之势的冕冠,较冕冠次一等,配玄衣纁裳,不加章采。
周代王后的礼服与国王的礼服相配衬,也和国王冕服那样分成6种规格。《周礼·天官》下:“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一作翟)、阙狄、鞠衣、展衣、禄衣、素纱。”其中前3种为祭服,袆衣是玄色加彩绘的衣服,揄狄青色,阙狄赤色,鞠衣桑*,展衣白色,禄衣黑色。揄狄和阙狄是用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缝于衣上作装饰。6种衣服都用素纱*为配。女性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不分的袍式,表示妇女贵情感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