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下生活着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头戴白色顶帽盖头,身穿蒙古服饰,**教,会说蒙语,汉语,藏语等的语言,人们称他们为托茂人。本期的中国未识别*带你了解他们。
中国蒙古族地区的一部分*。居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蒙古族地区。60余户,300多人(1986)。
自称“托茂”、“托茂家”;汉、回等族称其为“托茂*”,汉文史籍称“骆毛*”、“骆毛人”、“托茂人”,均为“托茂”的异写。“托茂”是藏语“托日木”的转音,意为流散人员。原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右翼后旗(原在今海晏县)的属民,因有这部分属民,故该旗俗称为“托茂公”。
【简介】
1958年,少部分托茂人留居海晏县,大部分迁往祁连县默勒乡、野牛沟乡和托勒牧场。操蒙古语,兼通汉语,在*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伯语和波斯语词汇。
托茂人的历史来源尚来定论,有4种说法:一说清同治年间西北*反清*时,陕西白彦虎部败退经过青海境内时,流落于青海蒙古南右翼后旗的一些*人员受到当地蒙古上层的收留和保护,与当地蒙古人通婚,逐渐繁衍发展,成为“托茂人”。
二说清顺治五年(1*9)甘州(今张掖)米喇印、丁国栋反清*失败后,除大批*逃入大通和北大通(今门源)依附蒙古麦力*外,也有一批逃入大*滩依附蒙古滚卜台吉,受其保护。清康熙年间迁至湟源,后又迁至海晏。
三说托茂人的先民是从新疆和西亚来的**教的一部分人。
四说托茂人是**教的蒙古人。上述四说中,第二说史书有记载(《甘州府志》卷16、《秦边纪略》卷6、《辛卯侍行记》)。托茂人从事畜牧业,住蒙古包。
男子衣着青海蒙古族基本相同,冬天多穿长袖、大襟老羊皮袄,腰束绸带,戴狐皮帽,穿皮靴。夏天戴礼帽或黑、白色圆顶帽。妇女穿长袍,辫套前垂,束腰带。20世纪30年代以来,妇女大多戴“盖头”,如同*妇女。
饮食以酥油、牛奶、肉食为主。因与邻近的湟中县上五庄*农民常有贸易交流,面食品也较多。按*教教规宰食牛羊肉。禁食猪、狗、马、骡、驴等肉,禁止吸烟、喝酒。婚、丧仪式与*基本相同。在上五庄有其公共坟地。小孩出生后,请阿訇起经名。
一般与*通婚。遵行*教“五功”,过“尔德节”和“古尔邦节”,不过“圣纪节”。曾在海晏哈里津建有1座*寺,阿訇从上五庄、西宁等地聘请,1958年拆毁后又在祁连托勒牧场建立1座*寺。
【结束语】托茂人是蒙古族的后羿,简称“蒙回”。在很早之前,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定居在了内蒙古,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曾有他们的脚印,也有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如今,在祁连山*原深处他们终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