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是一个跨境*,其先祖曾居住在越南人民**国的北部地区,大约在我国明代正德年间至19世纪末,陆续由原居地迁入我国广西的东兴地区,即现在的京族地区。很多人对于京族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都有个疑问。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京族文化,了解京族是怎么来的呢?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京族。根据群众回溯和现有文字材料,京族的祖先从十五世纪开始,就陆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国建安省)等地迁到今天的东兴各族自治县巫头、澫尾、山心等岛,*先居住在巫头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逐渐向澫尾、山头、潭吉等地发展。在澫尾村的乡村中有“先祖父洪顺三年从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的记载。
洪顺是越南十六世纪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即公元1151年,相当于我国的明朝武宗正德六年。从此可以看到,迁来澫尾这部分京族,至少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
京族的祖先迁到江平地区时,邻近的恒望、红坎、贵明、佳邦等地早已有汉族居住。当时的巫头和澫尾还是丛林密盖的荒岛,后经京、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驱蛇蟒、伐荆棘、筑海堤、垦荒坡,开拓了自己的家园。山心和潭吉原来也是荒凉的小岛,与陆地隔着一片*,京汉两族人民携手合作,修筑了海堤,把两个小岛和陆地连接起来,使它变成了两个半岛,既便利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又开辟了*土地和盐田,发展了生产。
京族劳动人民初迁来时,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以简陋的渔业工具捕鱼,后来向邻近汉族学会了种植水稻,才逐步扩大起来。适应着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盐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制鱼汁业相当发达,成为京族地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京族在迁到江平地区之间已处于封建*阶段,迁来之后,在京、汉族地主阶级的*剥削下,农业渔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红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饥馑……”等记载,反映了京族劳动人民过去生活的悲惨景况。
1840年*战争英帝国*用大炮打开了我国的大门之后,京族地区在较长时间里被法国帝国*者侵占和*,在法帝国*的侵略下,京族地区的渔、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由于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京族人民的许多传统工业*停业,不少渔民、农民在法帝国*者的催残下,倾家荡产,流落到当时法帝国*者*下的越南海防做劳工,受尽了折磨。
*国民*的*更使京族人民遭受空前的灾难。国民**派对京族劳动人民的榨取,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用粮赋税”、“渔盐海税”、“人丁税”、“过秤税”、“乡保长米”、“自卫班长”等,无奇不有。京族*长期留下来的以“翁村”为首的长老制度,也被利用作为*京族人民的工具。
在帝国*、封建*和国民**派长期的*和*下,京族人民曾经和各族人民一道,进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直到1949年底,在强大的人民*攻势下,逃窜于附近竹山地区的国民*残余匪军全部被消灭了,京族地区才获得*的解放,京族人民才得以翻身,作自己土地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