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共32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1、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隋朝重新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 ) a.580年 b.581年 c.589年 d.618年2、你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是(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一b. 方便隋炀帝南巡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加强北部的*4、武则天的*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包括( )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②由皇后成为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择贤才的政策⑤当政期间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5、武则天*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经济继续发展,*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是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子(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7、“年少从军不畏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位少数名族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 靺鞨8、莫高窟被称为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9、“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 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名族的生活:(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10、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1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研究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宋代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并立 c.元朝*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12、下列关于宋代服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b.女子多穿“薄罗衫子薄罗裙”c.农家妇女,多穿青裙 d.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目的情景( )a.元旦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14、“蓝蓝的天空,青淌的河水,绿绿的*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1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两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辽宋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6、下列各*,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 ②元朝 ③金 ④西夏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17、两宋*在处理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相似之处是( )a.相互开放 b.和亲 c.割地求和 d.交纳岁币18、在学习了“经济中心的南移”后,小明对宋朝海外贸易得以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a.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 b.宋朝造船业发达c.外国人热衷于中国贸易 d.沿海地区人民常年出海经商19、宋代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钱、铜钱使用不方便 b.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c.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d.商业活动的频繁20、元朝都城大都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以下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的著作是( )a .《过零丁洋》 b.《马可波罗行记》 c.《清明上河图》 d. 《资治通鉴》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c.宋元时期*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的*与*武器传入*伯和欧洲2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认为西方*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b.*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23、和《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