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4)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7)垂髫( ) (8)发髻( ) (9)两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鲜美 古义 今义 6.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a.问 所 从 来 b.后 遂 无 问 津 者c.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1)复前行,欲穷其林。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 b.告诉 c.说(4)处处志之a.同“讠志 ”,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断绝 b.*的 c.穷尽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味道好 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 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陋( ) 铭( ) 馨( ) 牍( ) 鸿( )儒( ) 淤( ) 涟( ) 蔓( ) 苔( )蜀( ) 逸( ) 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 (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 ) (6)出淤泥而不染( )(7)香远益清( ) (8)宜乎众矣( )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 b.无案牍/之劳形 c.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 b.适宜 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 b.少 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 b.却 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 b.代词,它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来 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 b.栽种 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5)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孔子云:何陋之有?(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填空。(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 、 、 、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 、 的世风。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12.解释下列词语(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苔痕上阶绿,*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1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二)水陆*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给下列字注音:蕃( ) 濯( ) 亵( ) 鲜( )1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19.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21.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1)文中*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2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世态是 。2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5.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核舟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 贻:(3)箬篷覆之 之: (4)雕栏相望焉 焉:(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 不属:(6)其船背稍夷 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盈: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 (2)*右臂支船 通 (3)左手倚一衡木 通 6.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 编著的《 》,作者 , 朝人,全文*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2)“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c.明有奇巧人*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石青*之。( ) (4)左臂挂念珠倚之。(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归纳出来。(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1)简洁:(2)周密:(3)生动: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明有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之。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 ,核舟雕刻的是 的故事。16.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1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0.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
(二)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 ,鲁直居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手执卷端, 手抚鲁直背。鲁直 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足,鲁直现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 膝,* 臂支船,而竖其 膝,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1.给下列各字注音。髯( ) 卷( ) 弥( ) 属( )22.在文段 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23.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a.大苏 b.泛 c.赤壁 d.大苏泛赤壁24.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中间后两边 d.先两边后中间 e.先上后下 f.先下后上25.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2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
大道之行也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4.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6.填空(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的特征。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8.给下列各字注音。睦( ) 矜( ) 分( ) 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的看法。
杜甫诗三首一、积累与运用3.填空(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 ;“三别”是指他写的 、 、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4.补写诗句。(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3)吏呼一何怒, !(4)夜久语声绝,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6.翻译下列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一)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二)石壕吏 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3.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状况是 。综合题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8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4)夜久语声绝,。 (5) ,恨别鸟惊心。 2、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水陆*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d.莲之爱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a.*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 4、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共辙乱d.其真无马邪 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6、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2分) (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2)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 7、修改下面画横线的部分,使整句话连贯、顺畅。(2分) 王小明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①严谨的结构,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②把它评为一等奖。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17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处处志之( ) 1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3分) 11、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写出渔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对话,要求写出双方说话的神情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a老有所终, b 幼有所长, c 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5、本文选自《》,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思想。(2分) 1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大 道 之 行 也,天 下 为 公,选 贤 其 能,讲 信 修 睦。 17、“壮有所闻”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______(a、b、c)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与该句话意义相通的句子是: 。(3分) 18、指出本文的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写出与加点词词义相同的成语。(3分)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