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50字

2023-07-14 22:12:12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




_ __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文学家*的孝顺故事

*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为了减轻*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请医买药等杂务。*六*寿时,*先寄回60元钱,给*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祝寿。

为了让*愉快,*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欣慰的一天。

后来,*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就亲自返回绍兴,把*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爱吃火腿,*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吃。*爱读言情小说,*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看。

3、国学*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就去世了。黄侃大恸,*不止。当时,清*严捕**人,黄侃*逃亡*,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五跪慈母的故事

*未到10岁时*便去世了,*更加辛勤劳动。一天,*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说:“娘,俺晓得你*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悄悄回到家中,跪在*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投身*斗争之后,*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的**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和*,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便接来了年迈的*。当饱经风霜的*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背着柴*,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背上的柴*,*跪倒在*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才起身。

5、*孝敬父母

1962年,*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亲。

*的*瘫痪在床,大*不能自理。*进家门时,*非常高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见久别的*,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净净,*欣慰地笑了。

*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为*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虽然*元帅为*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浓厚的爱。他不忘*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6、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