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就是,四大皆空,了却一切红尘之人。而皇帝,那是能够享尽一切人间荣华富贵的人啊,二者的身份天差地别,但是有一个人两种都都经历了,那就是在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出家的皇帝。
顺治扔掉*去做和尚,不是空*来风。*历史档案馆满文档案记载,顺治14岁时外出打猎,曾见过一位在石洞中*9年的“别山”禅师,顺治极佩服,特在京城西苑(今*)为他辟出一处“万佛殿”,供其修行。“别山”入宫礼节性拜访后,又飘然而去。但顺治思想渐渐向佛。
顺治皇帝教宠妃董鄂妃拜佛参禅,董鄂妃聪慧好学,很快便对佛学有了相当的造诣,深受顺治宠幸。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个男孩,顺治准备立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不料,这个男孩只活了三个月便夭亡了。为此,董鄂妃伤悼成疾,于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宫病逝。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其伤悼,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
董鄂妃之死,对顺治是极大*,他坚决落发为僧,痴心礼佛,为其剃度的和尚名叫茆溪森。后来是另一高僧以烧死茆溪森相威胁,并有劝导顺治:“你的任务不仅是当一个和尚,佛需要你在世间护持佛法,保护寺庙,这是更重要的工作,非做皇帝不能完成。”此话让顺治收了心,继续当了数月皇帝直至病逝。
冯伯群先生研究发现,“顺治从病重、去世、遗体安放、继任皇帝和百官不止一次地致祭、神位奉入乾清宫、择吉日再奉入太庙、遗体火化、宝宫奉安、地宫下葬,*档案中都有时间地点仪式人员等记录。曾与顺治过往甚密的和尚,也都在自己着作里做了纪实回忆。两相印证,内容一致。如果顺治假病逝真出家,与天下人开个大玩笑,*与民间记载,均遵从顺治嘱托造假,绝不可能完美到如今天我们所见,档案与文献不含一丝瑕疵”。
即便如此,“顺治出家”之说仍影响颇大。或许老百姓更倾向于相信,一个爱情故事该有这样凄美结局吧。
顺治出家之说广泛出现在《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诸多野史中,当时着名才子吴伟业(梅村)写了一组《清凉山赞佛诗》,影射顺治因情伤董小宛到五台山修行。由于吴诗素有“史诗”之称,他本人又苦恋与董小宛齐名的名*卞玉京,所以信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