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探索世界的脚步,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见证。在探索的过程通过文化的交流。影响着别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包括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么影响他人的呢?
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中国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中国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中国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在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的影响*深。*习惯使用筷子吃饭,*人使用的烹饪原料、*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是*。公元八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国的影响。唐代时,在中国的*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
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后,*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
中国菜对*菜的影响很大。十七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的餐饮业影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一些餐馆的菜谱上。
*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趣味的是,*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
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人,*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人便称之为隐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