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86.jpg)
![](/img/175.jpg)
![](/img/61.jpg)
瑶族的支系有很多有“茶山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勾蓝瑶”、“清溪瑶”……白裤瑶也是瑶族的支系之一。那么神秘的白裤瑶族在哪里,有什么样不同的习俗?本期的瑶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文化保留*完整的一个*,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
白裤瑶被*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文化保留*完整的一个*,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生活形态的*,至今仍遗留着母系*向父系*过渡阶段的*文化*。在婚前的两*往上,母系*文化遗存*为突出。
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服从男子的*。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
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铜鼓舞*具有代表性。
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
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来源传说
南丹*具吸引力的就是那里的白裤瑶*风情。那么白裤瑶源于何方呢?据白裤瑶鬼师念词中说:白裤瑶的老*从江苏糯米街来到贵州独山,而当地人说,他们的*先到独山,并在水塘中沉藏磨刀石作记号,白裤瑶人下水摸磨刀石,只好作罢,搬迁到荔波县的小七孔居住。
小七孔跳蚤太多,他们的老祖又搬到纪马村,在纪马村粮食不够吃,*后搬到蛮降屯,据传在蛮降屯建村已有10余代人了。这些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是居住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的白裤瑶是从外地迁来的,他们不是本地的原住*,他们在蛮降定居之前曾在多处地方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