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一所很多人都梦想着去就读的高校。是*重要的一所高等教育院校,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还是*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建立的名校。那么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跟着本文来追溯北大的历史。
清末/京师大学堂时期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随后,孙家鼐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高学府和*高教育行政机关,因此很多学者(如胡适、冯友兰、季羡林等)认为,北京大学是中国历代太学(国子监、国子学)的继承者,是古代*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甚至认为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另一方面,北大又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开创者,故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之说。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
1902年12月,晚清**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同年,进士馆开学,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的*后两届科举进士,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开中国高等学校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法学,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国立北京大学时期*初年(1912-1916)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1916-1927)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蔡元培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中国、外国教师,聘请*、夏元瑮分别出任文科、理科学长,聘请胡适、*、*、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颜任光、钟观光、任鸿隽、李书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和、陈启修、王世杰等到校任教。此期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着名学者还有黄节、吴梅、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等。对有学术造诣、*上守旧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长。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教授治校、**的制度。他设立了评议会,将其作为学校*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评议员由教授选出。后来,又在各学门(系)设立教授会。随后又设立北京大学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治校的*体制已经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导教育独立,认为官僚政客不应干涉教育,“我*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为此几次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蔡元培力图将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将商科并入法科,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学。1919年,蔡元培撤销文、理、法科,学门不再隶属于科,并改学门为学系,设14个学系。蔡元培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以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养研究生。这是中国高校*早的研究所。1918年,他创立《北京大学月报》,为中国*早的大学学报。蔡元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杜威、罗素、班乐卫、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讲学。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3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并在同年秋天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开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
1919年(*八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前*,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随后举行**。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任*队伍总指挥。*宣读了北大学生许德珩起*的《北京学生界宣言》,*中散发了北大学生罗家伦起*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当场逮捕学生。
蔡元培、*、*、朱家骅、胡适、*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市。北京学生的*,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
北洋**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签署巴黎和约,*取得胜利。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率先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实践**,北大成为中*究与传播**的中心。1920年8月,*创建上海小组。1920年10月,*创立北京小组。一大前,中国53名*员有21名是北*生、校友。
三十年代(1927-1937)1927至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京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先将其改为*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京大学。
1930年(*十九年),国民*首任教育的部长、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北京大学*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针“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改评议会为校务*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