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43.jpg)
![](/img/53.jpg)
![](/img/136.jpg)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礼仪无处不在。古人通过礼仪约束,希望自身能力修身养性,使自己更加尽善尽美。各*之间的礼仪在细节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大方向都是一致的。那么在*文化中独有的礼仪文化都是什么?
*的仪礼习俗包括人生仪礼和生活礼节两大部分。人生仪礼,主要是从生到死之间的若干重大阶段的仪礼。如中国*自形成以来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生活礼节主要是见面礼、待客礼等。
*的诞生礼
*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散五至十元的包贴,有的还给买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的命名礼
*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匐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匐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寺宣礼塔上召唤教民上寺礼拜的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麦体”,即教民汇聚到*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
尔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除以*教经典上的圣贤人的名字命名外,还有以下命名法:有的以婴儿的生日命名。有的以次序或排行命名,有的以动物命名,还有的根据祖父母的年龄,以数字命名。
*的抓周礼
抓周礼也叫岁礼,*俗称抓岁。这是*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礼仪,尤其有的*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没有生育能力领别人孩子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举行抓岁礼时,主人要放一个大红桌子,桌子上喜欢摆上钢笔、毛笔、笔记本、《*》和用纸制作的小飞机、小轮船、刀、剑及其它玩具等,尔后,由*或*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让小孩任意抓。
*的割礼
割礼,*伯语“海特乃”的意译。*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为什么要割*呢?因为*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功课。这样*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的风俗习惯。
*的见面礼
俗说话,“*见面三分亲”。*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这一礼俗文化,源于*伯。这种祝安词原带有*色彩,但经长期沿用,*群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视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在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
*的待客礼
*人民待人诚实憨厚,和蔼可亲,有礼有节。当家里来客人时;走出大门外去迎接。如客人骑自行车,立即把车子接过来推上,对有行李包的客人要把行李接过来提上。客人进屋时,要主动给揭开门帘,让客人先进屋。客人入座后,马上沏茶、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