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2023-07-22 23:31:06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 我们在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面馆,进店时常常看到店里不出售猪肉类食物。对于一些少数*来说,有些习俗是不可侵犯的。中国有56个*




我们在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面馆,进店时常常看到店里不出售猪肉类食物。对于一些少数*来说,有些习俗是不可侵犯的。中国有56个*,每个*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那么,你想知道拉*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拉*族文化吧!

在拉*族*里,由于长期的游猎生活,使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同时又形成了团结互助、尊敬老人的道德风尚。他们对待真诚相处的人是那样热情,对那些*诈、不守信义的人非常痛恨。这些风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独特的礼仪。

猎肉分食与尊敬老人

狩猎,是拉*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副业生产,也是打猎护庄稼。狩猎,有一人一户的活动,也有一村一寨的集体活动。集体狩猎是在旧历的正月、二月间,出猎时几乎整个寨子的男子都出动,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路,一去就是几天或十几天才回来。所得猎物不管大小,参加围猎的人不论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猎肉。

假如猎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饭也要一人一碗分食。假如猎得马鹿等大野兽,头由猎得者或放头一枪打中者拿去,有两条里脊肉,猎得者可以分得一条,作为奖励,另一条送给寨子里年纪*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除里脊肉外,其余猎肉平均分配。在分配肉时,凡是过路人,只要遇上,同样可以分得一份猎肉。

拉*族对老人的尊敬,有这样一句话:“把享受让给比自己老的人,因为太阳、月亮是*老的人先看见的,*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拉*族尊敬老人的美德。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敬烟,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给老人,意思是请老人放心。

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举过头,接的*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就很不礼貌了。敬烟敬酒时,第一个敬给的烟酒,不转给在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以后这个人是不会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走过,要从背后走过。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话。

拉*族的服饰

拉*族人民穿的衣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拉*族*喜欢黑色,认为黑色*好看。*,*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

由于拉*族人民喜欢自己织的布,*每年还要调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供拉*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现在,拉*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既喜爱自己的*服装,又喜爱各色布匹和化纤产品制作的新式服装。

拉*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族“普巴”)。

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头,在包头两端缀以线穗,有的则是包大毛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数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两端都用色线绣上花纹。

拉*族男女都剃光头,但妇女要在头顶留一绺头发,名*魂毛,以示男女之区别。现在,大部分年轻姑娘都留长发,编辫子。但在农村,妇女婚后又剃光头。这一方面是为了卫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示已经结婚了。拉*族妇女一般都戴较大的银耳环、银项圈、手镯,男子也有戴手镯和项圈的。

拉*族男子头戴帽子,也有全包头者。帽子是用六至八片正三角的蓝黑布拼制成的,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做边,顶端缀有一撮约十五公分长的各种颜色的线穗垂下。现在,有不少人戴便帽。但到节日,妇女都穿花边衣服,头裹黑色包头或大毛巾,男子戴帽或裹黑色包头。节日和赶集,男女都要背一个长方形背袋(拉*语叫“面搓”)。

背袋用自己织的青布做成,袋口镶嵌数层各色花布做成的模拟橄榄叶的几何图案,袋绳用色线织成,两端留有线穗。糯福、东回一带拉*族的背袋又是用红、白、黑等多色线织成,并缀有贝壳和数个线穗和绒球。在集体进行舞蹈时,无论男女都背一个背袋。

拉*族男人的服装,多数穿无领对襟短衣,青年人还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他们认为黑衣服配上白里,就是妆扮得像喜鹊一样漂亮。

穿开襟很小的衣衫的拉*族姑娘,在短衣下衬上一件白汗衫,下摆露在统裙上面,它的意思也是同喜鹊争艳。年纪大一些的男人,都穿无领开襟短衫,老幼都穿裤管很大的斜拼裆长裤。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