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导语】本文是由
【篇一】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中国位于*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洲;*是面积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洋。
11、*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和*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
17、世界上的*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人种分布在:*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属*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北部、*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目前被*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伯语。其中使用范围*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
*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多和流传*广的*,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热月出现在7月,*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还有一个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2.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坡:*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学会看地图
§2.4海陆变迁
*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成为“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3.1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的人口问题:亚、非一些*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2世界的人种
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人种:分布在*东部;黑色人种:*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北部、*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
§3.3世界的语言和*
世界的语言:*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世界上流传*广的语言
世界的*:*教教堂:高高耸立;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多和流传*广的*,*总数超过10亿,分在100多个*和地区。经典:《圣经》*教*寺:星月照应;分布:*的西部和东南部,*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7亿多人;经典:《*》
【篇二】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
②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④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纬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
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②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5.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注意: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6.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①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严寒;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
7.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况季节划分
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春季(3、4、5月)
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夏季(6、7、8月)
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秋季(9、10、11月)
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冬季(12、次年1、2月)
▲注意:①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北半球白昼*长的一天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夜晚*长的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第二章学用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①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②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潮州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广东省地图)。
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4.地图的发展:刻在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电子地图。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中国位于*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洲;*是面积的大洲。
4.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洋。
5.亚欧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6.大洲:*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如*);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伯半岛);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海峡)。
7.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9.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可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种。
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叠表示是陡崖。
1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其中,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
12.世界的平原:亚马孙平原;的高原:巴西高原;的盆地:刚果盆地;*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漂移假说。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形成*谷或海洋)、俯冲碰撞(形成山脉或岛屿)、断*错动等,是世界火山、*的集中分布地带。
17.全球有两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地球上95%的大*都发生在这两带内。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短时间,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相对稳定
2.一天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8月。*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相反。
3.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a、由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位置)
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位置)
c、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
4.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分布的规律:a、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纬度位置)
b、回归线附近,*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海陆位置)
c、温带*内部降水少,东西部沿海降水多。(海陆位置)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5.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分为11种主要类型。
6.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多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西部、中部。(全年少雨型)
7.*带气候类型:
*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东岸。(夏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西岸。(冬季多雨型)
8.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平均——亚欧*西部。
温带*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亚欧*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欧*东部。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它们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0.大气污染主要是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污染气体。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3类: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被*(氯氟烃)、酸雨危害(二氧化硫)。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世界各地也是不同的(**快,欧洲*慢,*第三)。
3.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它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即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