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这篇关于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精选,是
本学期一年级的语文试卷是市教研室统一提供。
本份试卷共十二大题。一、连一连,看谁连得又对又快。此题共有两小题,第一小题看拼音连线,着重考查学生对二类字的掌握情况。第二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掌握。二、猜字谜。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猜谜识字的能力。三、看拼音写词语。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类字的掌握情况。四、照样子,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此题重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偏旁归类识字的情况。六、比一比,再组词。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七、照样子,让生字开出美丽的花朵。此题重在考查学生一字组多词的能力。八、选字填空。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同音异体字的区别与词语的运用能力。九、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和掌握。十、按课文填空。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必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从此题可以看出今后的命题和执教方向:要加强对低段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十一、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并加上标点。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掌握能力,能知道什么是句子,并能给句子加上适合的标点。十二、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看看谁*棒!此题不但考查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还展示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利于加强知识的综合性。
纵观本份试卷,试卷命题者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命题,注重对学生字词句掌握情况的考查。本份命题难度系数不高,所以学生的成绩还是比较理想。
二、答题质量分析:
本真参加期末语文科测试的学生共305人,及格率91.69%,平均分数88.79分,满分的学生有50人,优秀率71.76%。现就答题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连一连,看谁连得又对又快。
此题除了成绩较差和个别把“植树”连错的那些学生外,同学们完成都比较好,得分率高,由此可见,教师比较注重这类题目的积累拓展。
2、读一读,猜一猜。
此题学生字谜猜中的占90%,但在书写过程中“量”字把里字的笔画写重叠,由此可见,学生还是比较粗心,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学生出现的这些小问题。
3、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有些学生把“玩笑”的“玩”写成“完”,因为“玩”和“完”是同音字,学生容易混淆,建议老师以后多指导学生区别同音字。“家乡”的“乡”写成“想”,“因为”的“为”下点写错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把拼音、同音字混淆了,当然关键是他们没认真读拼音。
4、照样子识字(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
此题学生做得也很好,就是有些学生把加两笔看错为加偏旁造成失误,可见学生对这几种识字方法掌握不是很好。
5、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此题学生做得不错,可也有一些孩子是书写笔画不太正确或有点模糊,说明有些孩子对偏旁字还没有完成掌握。
6、比一比,再组词。
此题除了一些学生书写不规范外,其他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说明学生对这项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7、照样子,让生字开出美丽的花朵。
此题有些学生不照样子开花,而是自作主张在花朵上组词,说明学生审题很不认真。
8、选字填空。
此题学生答题质量也不错,也是那些成绩很差、书写质量不行的学生有误和个别选择正确但在抄写的时候却出现错误,这是很不应该的。
9、在括号里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此题是随便写三对意思相反的词,这类题是平时经常出现的。总体来说,完成的质量也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不会写,一些学生书写质量不行,有些学生是漏笔画,如“冷”的右边写成了“今”。
10、按课文填空。
此题学生也完成也不错。第1小题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错。但第2小题出现许多错误,如“老师”的“师”左右交换写,“亲爱”的“亲”写成“新”,“唱啊”的“唱”写成“歌”,“办法”写成“为法”,“一起”写成“一走”等。
11、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并加上标点。
此题是整张试卷中做得*差的一题。多数学生能组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也有一些学生会组句子但不知道应该加什么标点符号,还有一些学生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组句子。这类题型平时少出现,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得分率不高。建议教师以后加强组句子训练,让学生对完整的句子有感性的认识。
12、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看看谁*棒!
此题第一部分学生的答题质量也不错,就是有个别学生在书写时出现错别字,或是把“小*发芽了”写成“小苗发芽了”。第二部分是根据句子画一幅画,这类型题第一次出现,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还是做得不错的,基本能读通句子画出“小*(种子、小树、柳树),花儿(桃花),小燕子”这些景物。缺陷就是有些学生只画一种景物,没有把春天的特点确切地展示出来。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春天这个季节没有真正的了解。
三、建议与措施
从本次试卷中发现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很不错的,也积累了不少词句。但是就答题质量来看,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书写的正确性,尤其要从细节处入手,要把学生细微的小错误都要纠正过来。从本张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完整的句子认识不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告诉学生什么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什么怎么样)或是(谁在做什么),让学生对完整的句子有感性的认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