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中国*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物产丰富,人文地理显着。土族、撒拉族是青海特有的*,多种*文化融合共存着。那么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本期青海文化为你揭晓答案。
土族安召舞
土族安召舞是流行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群众中一种无伴奏圆圈歌舞形式,是土族*古老、*具代表性的集体性歌舞。表达人们对生活的赞美、祝福之情。通过歌舞、曲艺、武术、说唱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展现青海省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市民领略青藏高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格萨尔》
《格萨尔》是藏族人们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青海等地区流传广泛。说唱极具感*彩,曲调高昂、铿锵有力。
藏族*鼓舞
藏族*鼓舞流传于青海循化地区,是一种藏族原始*祭祀舞蹈,有较为固定的表演形式和风格。以集体歌舞形式,表现请神、敬神、送神、降魔等,反映了当*族的**、劳动和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观。
纳顿
纳顿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娱乐节目,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以为“娱乐”。从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日才结束,历史近两个月,称纳顿节是“世界上*长的狂欢节”。
藏族服饰
藏族的服饰,与本*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关,体现着,*的集体智慧,蕴**的审美情趣。
黄南藏戏
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在19-20世纪中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自治县的部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