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时隔两年,业已播出两季、收获了高口碑与高收视的文化类综艺《朗读者》升级归来。作为《朗读者》第三季的开端活动,直播朗读节目《一平方米》于16日6点27分在北京、武汉、厦门开启,朗读者们迎着三地晨曦进入一平方米的朗读亭中朗读直播,不到半小时已吸引上万人收看。在各类泛娱乐综艺充斥荧屏的当下,《朗读者》被观众们评为一股“综艺清流”,在*时代的*茧房中,在碎片化、功利化的阅读趋势中,用声音带领观众重拾精神世界的宽广与厚重。
早在《朗读者》第二季播出后,节目制作人、总导演兼主持人董卿便思考,如何让节目走向更深更远,避免陷入自我重复的窠臼。除了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与文学底色,《朗读者》第三季将借助新媒体升级、主题升级等,从“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从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互动,让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可供观照的读本,让人人皆可成为朗读者。
72小时慢直播打造新媒体节目样态
前两季《朗读者》播出时,摆放在全国28座城市的151个地标性区域的朗读亭便受到热烈欢迎。遗憾的是,前两季的节目并没能给那些走入朗读亭的普通读者太多镜头,而第三季的《一平方米》节目既是为普通人的声音提供一方广阔舞台,也是推动节目向融媒体产品升级、实现观众向自有新媒体平台用户转换的一次创新。
在北京、武汉、厦门三地,为期三天,每天24小时的直播朗读节目正在展开。作为第三季的先导节目,《一平方米》通过城市景观动态直播、朗读实况、现场采访、连屏互动等手段,试图打造全新的新媒体节目样态。《一平方米》采用慢直播形式和连线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互动性。例如,董卿会在北京的朗读亭外,倾听三地朗读亭记录下来的声音,并随机与亭内的朗读者连线互动交流。此外还有其他惊喜嘉宾现身朗读亭中,呈现“亦静亦动、亦快亦慢”的新媒体样态。
该季节目的另一个新媒体化探索,则是之后将播出的衍生品牌节目《一万公里》。这是一档专门为新媒体端打造的半纪录式户外文化类节目,将带领观众走出演播室,走向城镇、乡村,奔向中国的各个角落,聆听故事,解读乡愁,去实现“读万卷书,行*路”。“一平方米”与“一万公里”的结合,将在一内一外间带领观众去见天地、见众生,更见自己。
聚焦日常烟火,汇聚点滴星光
除了新媒体升级外,新一季《朗读者》在主题选择上将更加具有*性、共情性。
新一季《朗读者》将话语权分发给每一位普通观众,让小小的一平方米朗读亭成为交流经验的场所,让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发出*的声音。节目将视线更多地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聚焦于*话题,以及亭外真实的车水马龙和城市日夜。通过朗读与大众的生活相连接,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共情和共鸣。
在此次朗读亭直播活动的城市选择上,节目组也颇费苦心:首都北京,作为文化*中心,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可以听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江城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这座涅槃*的城市已经恢复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新常态,亟待我们共同见证;鹭岛厦门,是改革开放的门户城市,世界各地的文化与独特的闽南风情相互交汇。
董卿透露,三地都请到了特殊嘉宾现身朗读亭。例如,厦门朗读亭的一号读者是在厦门生活了30多年的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潘维廉;北京朗读亭的一号读者是*演员濮存昕,其他特邀朗读者包括曾在方舱医院读书的高三女孩等等,他们的讲述将汇入形形*的普通人的故事之中。
“其实一平方米是指朗读亭的面积,它很小,小得可能只容得下两三个人站在其中,但是它又很大,大到里边所承载的情感难以估量。”董卿说,朗读亭就是分布在*中的“情感采集器”,“每一个走进朗读亭的个体可能都只是微弱的微光,但是无数星星点点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成为火炬,照亮这个时代,照亮我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