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2(帝国时代2喷火塔)

2023-12-04 21:27:00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皇帝成长计划帝王成长攻略,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从贫苦农

帝国时代2(帝国时代2喷火塔)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皇帝成长计划帝王成长攻略,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2、从贫苦农家子到大明皇帝:朱元璋成长的感人故事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多个封建王朝。当然,这二十多个封建王朝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在这众多的王朝中,有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好几代人的厮杀‬共同努力才建立起来的‬。

但是仅仅靠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只有‬一位‬。这便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以‬草根‬出身‬最后却‬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呢‬?

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濠洲一个生活困苦的贫农家庭里。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父亲给他取名‬为‬重‬八‬,后来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濠洲大旱,第二年‬又‬发生‬瘟疫‬,本来‬就‬穷苦‬的‬家庭‬更‬雪上加霜‬,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他们两个‬没有钱‬,好心的‬邻居‬送了块地‬,他才用‬破‬布料‬把‬亲人‬简单的‬葬了‬。之后‬,为了‬活命‬,两兄弟‬决定‬分开谋生‬。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无奈来到了皇觉寺,当起了和尚。后来,寺里也闹起了饥荒,朱元璋只好下山,开始了乞讨生活。

朱元璋从皇觉寺出发,边走边乞讨,一过就是好几年,这几年他把淮西逛了个遍,打开了他的眼界,见了世面,并接触了不少风土人情。

后来他接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信中他告诉朱元璋自己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想让朱元璋也参与,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投奔。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每次作战都很勇猛,而且足智多谋,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此后,郭子兴派发给朱元璋的事情他都完成的很漂亮,因此,他也便成了郭子兴的心腹,后来,他便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

后来随着军中将领起冲突,要把郭子兴杀掉,朱元璋觉着这些人只会争名夺利,不成大事,所以他决定靠自己来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他便回到家乡招兵买马,儿时伙伴听说他现在做了小头目,都来进行投靠。朱元璋很快便召集了八百人马。

随着时间的流逝,郭子兴并没有外出征战的意思,朱元璋坐不住了,他带领心腹汤和与‬徐达等人迅速‬离开‬军营‬,南下征战。在南下途中,他又收编了三千多人,靠着这些人打败了驻守在定远的元军,并且再次收编了精锐两万人。朱元璋带领自己的起义军一路南下,连连攻占数座城池。

1955年,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虽然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军队,但还是要受到红巾军的管制,这段期间,都元帅指手画脚,朱元璋虽心有不甘,却只能隐忍不爆发,一直在秘密壮大自己军队的实力。

为了继续扩充自己的实力,朱元璋冒险开始了和陈友谅、张士诚之间的斗争。由于地理位置有限制,如果要想赢就必须主动出击,他为了阻止张士诚出兵支援,打击陈友谅的部队时速战速决。陈友谅战死在鄱阳湖中时,他的部队随之瓦解

消灭掉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动用大军,步步为营,开始吞噬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占据了他数座城池,把他困在了苏州。半年后,朱元璋攻破了苏州城,俘虏了张士诚。

朱元璋接连胜利,不但统一了江南地区,又得到了很多起义军的势力,接连称霸。

明朝成立之后,朱元璋便‬下令奖励农民耕种,支持开垦荒地,免征赋税‬‬。组织各地居民修建水利工程,恢复‬奴隶‬,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样的‬措施‬使‬明朝‬建国‬后‬全国‬耕地面积‬比‬元朝‬增加了‬一倍多‬,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朱元璋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他知道农民有多辛苦。于是他制订了一系列惩治贪官污吏的措施,而且‬为了防止豪强阶级的出现,他利用各种原因消灭了诸多地主阶级。

新条列的颁布,不仅解决了大战后人民生活的负担,而且修养生息,逐渐恢复国家经济。

但是,为了巩固统治,使自己的位置不受威胁,他还是杀掉了无数开国功臣。这些功臣为建功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还是逃不掉被杀的宿命,这也是朱元璋为加强皇权所做出的抉择吧。

朱元璋从一介草民一步一步的走向权力的象征,和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礼贤下士是分不开的,建立新王朝后也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尽管后期变得暴戾,也无法掩饰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皇帝事实。

从贫苦农家子到大明皇帝:朱元璋成长的感人故事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明朝的开创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成长经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在本文中,我将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朱元璋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皇帝。

朱元璋生于公元1328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朱元璋小时候就表现出聪明才智,但是他的家庭条件却无法支持他继续接受教育。因此,他只能在家中务农,直到他16岁那年,他被迫离开家乡去当兵。

朱元璋被分配到了一支抗击蒙古军的部队中,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极大。他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也学会了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生存。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强,也更加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参军期间,朱元璋认识了徐达、常遇春等将领,他们的交往成为了他日后事业的关键。徐达是一位十分聪明能干的将领,他对朱元璋很有好感,经常鼓励和帮助他。而常遇春则是一位独立自主的将领,他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朱元璋,让他在日后的领导工作中,能够更加果断、独立。

经过几年的战争,朱元璋终于在一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得到了晋升。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他深知,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在1352年,朱元璋离开了军队,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一支起义军,并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他成立了明朝,成为了第一位皇帝,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让他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尊重。

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但是他却在不断学习中成长。他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深知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在他的治国理念中,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教育和农业发展。他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倡导文化教育,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在治国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着整个朝廷和国家,他有着非常高的道德标准,不贪污受贿,不纵容奢侈浪费,几乎每天都要亲自督促政务,他还开设课堂讲学,亲自讲解历史和经典,传承经验和智慧。他的劳动作风和勤政爱民,让整个社会深受感动和尊重。

朱元璋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让他成为了明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成长经历,充满着励志和感人的故事,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追求,不断学习和实践,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成长经历和领导才能,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不畏困难、不断学习、坚持信仰的人,他的经历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随着明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边防也日益松弛,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乘机扩大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原姓夹古氏,后改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为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父亲塔克世是建州左卫指挥,母亲是喜塔拉氏。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而且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自幼就练习骑马射箭,习得一身好武艺。10岁那年,努尔哈赤的母亲去世,由于他的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迫不得已离开家庭,与当地小伙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生活。抚顺的集市非常热闹,女真人经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以及纺织品。努尔哈赤在抚顺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而且他还很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

建州女真有一些部落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之间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努尔哈赤25岁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引领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闻讯后,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巧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死。

努尔哈赤打算报仇,但是想到自己势孤力弱,不敢得罪明军,于是把一股怨恨之气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央求说:“杀死我祖父、父亲的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他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努尔哈赤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给他,但拒不交出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中,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的兵士,并带领他们向土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因此攻克了土伦城,进而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另外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逃,最后逃到了鄂勒珲(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的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明军见努尔哈赤不肯罢休,担心因此引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之后,声势越来越大。短短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落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分为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最为强大。公元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向努尔哈赤进攻。

努尔哈赤闻讯后,立即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精兵埋伏;在路旁山岭,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后,就安安稳稳地睡起大觉来。他的妻子看到他这样,就把他推醒,然后问他:“九部兵来攻打,你怎么睡起觉来,难道你真的被吓糊涂了?”努尔哈赤听完笑着说:“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报说敌兵人数众多,将士们听了也有些害怕了。努尔哈赤于是解释说:“别害怕,现在我们占据险要地形,敌人虽然多,但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定互相观望。倘若有哪一个领兵先攻,我们就杀他一二个头目,不怕他们不退兵。”

九部联军到了古勒山下之后,见到建州兵在山上严阵以待,于是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目还没等冲过来,马就被木桩绊倒了,建州兵士上去就把他杀了。另一头目见此情景也被吓坏了。这样以来,九部联军失去了统一指挥,纷纷四散逃窜。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击败了叶赫部。又过了几年,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旗既是一种行政单位,又是一种军事组织。每旗下面分成很多牛录,每个牛录三百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打仗。这样既推动了生产,又增强了战斗力。为了麻痹明朝,努尔哈赤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由于明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于是封他为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还曾多次到北京,亲自侦察明朝政府的虚实。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八旗贵族的拥护下,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即位称汗,称为“复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为了和过去的金朝区别,历史上把它称为后金。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次年三月,后金发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公元1625年,再一次迁都至沈阳,并把沈阳改称盛京。公元1626年正月,在攻打由明朝著名大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努尔哈赤被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伤,数月后死于回沈阳的路上。终年68岁。

努尔哈赤死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从小就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名叫孟古姐姐,是女真叶赫部首领杨佳努之女。杨佳努为了和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她和努尔哈赤成婚,努尔哈赤时年已经30岁,而新娘只有14岁。当时努尔哈赤已有众多妻子和儿女。但是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的作风。

皇太极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并且聪慧伶俐,耳目所经,过目不忘,一见即识,而且非常喜欢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兵将中,皇太极是唯一一个识字的。

皇太极出生时,努尔哈赤正处于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当父兄长年在外忙于出征作战时,7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的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有些事不等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非常出色,因此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是爱如“心肝”。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伤死于征战的途中,皇太极在沈阳继承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对明朝屡次用兵,步步进逼,将西部边界扩展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并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是为清太宗。

皇太极继位之始,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把阿敏终身幽禁。接着又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之衔,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从而取得了一人独尊的地位。同时,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例如皇太极建立了由满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馆以利于其推行汉化,并设立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后来,又将文馆扩充为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逐渐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皇太极让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十分注重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数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矛盾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

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攻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又亲率大军入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投降,称臣纳贡,为了使朝鲜遵守与明朝断绝往来的承诺,皇太极命人将朝鲜王子押到沈阳为人质。对于蒙古,皇太极首先争取受察哈尔林丹汗欺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九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兵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虏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统一了漠南蒙古。皇太极还利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等手段,赢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极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采取招降收买政策,量才录用,并赐予庄田、奴仆、马匹等,而且委以官职。皇太极还逐步建立起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从而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并全力以赴对明朝发起进攻,接连发兵入关。自崇德五年三月起,皇太极发动了锦州战役,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崇德七年二月,松山城被皇太极攻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廷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由袁崇焕把守。后来,皇太极利用崇祯对袁崇焕的猜忌,巧施了一个反间计,遂除去了心腹大患袁崇焕。从此,明朝“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南征北战、劳累一生的皇太极终于因病逝世于沈阳清宁宫,享年52岁,死后葬于昭陵,即今天的沈阳北陵,庙号太宗。

顺治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年号,即爱新觉罗•福临。顺治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其母是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顺治于公元1643—1661年在位,死后葬于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太宗皇帝因病逝世于清宁宫。经过一番兵戎相持的较量,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的辅佐下继承了帝位,改元顺治,并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由沈阳迁入北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基大典,成为清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

6岁登上王位的福临是在智勇双全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因为顺治皇帝年幼不能主事,多尔衮摄政长达7年之久。清廷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兵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激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不满。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开始摆脱傀儡地位,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一系列身后惩处。为了加强皇权,顺治帝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制,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虽然顺治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汉文化所吸引,但因为他周围没能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最终导致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政治上的失意,使顺治帝终日沉湎于与其弟媳董鄂氏的爱情之中。顺治帝与耶稣会教士汤若望以及佛教高僧木陈忞、玉林琇等人交往甚为密切,受其影响也颇深。随着与佛教中人交往的日益加深,顺治曾产生过遁入空门的想法。当他挚爱的宠妃董鄂氏突然病死之后,他悲痛欲绝,精神支柱完全崩溃,决心出家。但后来经过玉林琇等人坚决劝阻,才重新蓄发留俗。自董鄂妃死后,顺治帝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4岁时又突然染上天花,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逝世,庙号世祖,死后葬于直隶遵化清东陵“孝陵”。

另有民间传说,顺治因痛失董鄂妃而出家。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六月,二人合葬于孝陵。

康熙帝,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满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之所以定年号为康熙,是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位,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是中国历史上英明的君主和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初七,康熙帝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康熙帝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于康熙八年最终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康熙执政期间,先后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并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成功击败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康熙帝亲政后不久,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清沿其制,规定三年举行一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帝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六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康熙帝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一生功绩颇多,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亲耿仲明、儿子耿精忠),镇守福建。三藩由于占据着重城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康熙帝经过八年的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侵略者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续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郑经死后,康熙帝乘其子郑克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期即已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侵略者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并且先后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地。康熙帝统一台湾后,先后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均获得了胜利。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与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贝加尔湖以东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大片土地则被割让给俄国。这个条约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不胜而胜”,合法获得了原属我国的大片领土。

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清康熙时才算得以最终解决。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遂使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康熙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为清朝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即此一端,康熙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深谋远略的有为之君。

清军入关以后,最大的弊政就是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绝。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为了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且大兴水利,取得了很大成绩。

康熙帝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后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从而将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了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

康熙帝还十分注重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力图让我国走在世界前列。

清朝统治中国之初,正值西方世界文艺复兴运动方兴未艾之时。科学的进步与文化的繁荣,推动西方文明迅速超越东方文明。而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因而逐渐增多。尤其是康熙时代,开明自信的康熙开始了广泛的外国交往,康熙帝亦成为第一个为众多外国人所关注评价的皇帝。所以今且以外国人之眼光,来审视这位千古一帝的过人之处:

而更具影响的《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亦称:“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最复杂的。也许同时他是冷酷而且粗心大意的,在判断的时候会犯错误,但是他却拥有敏锐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帝国的使命感,这都标志着他是少有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而且被众多历史学家(包括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史家)所注意的是,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而且,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断,对于统治和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而他的人品与品格则成为理解导致清朝秩序巩固的众多因素的入口点。”

1792年曾作为英国访华全权特使,为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的英人马嘎尔尼在其著述中写道:“时至今日,正如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所讲,康熙皇帝对科技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无论如何他的后世子孙并没有继承他的这一优点,甚至也没有继承他的其他优秀品质与聪明才智;因为现在他们的国家政策与王室的虚荣感正在共同抵触着我们所表现出的优秀杰出方面的一切事物,尽管他们毫不怀疑我们的卓越,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学习会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科技)。”正是这位特使,他在访问乾隆时的中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一百五十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地遇见了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评价其同期的康熙皇帝说:“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评价说:“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个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法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事实证明,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快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就连自宋以后开始轻视中国的日本人对康熙帝也极为尊重和推崇,他们组织翻译了康熙的《圣谕》,并且尊称康熙帝为“上国圣人”。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玄烨的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于公元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的泰陵,庙号世宗。

雍正年轻时就跟随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比较接近,略懂佛学。雍正还曾跟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中国清代皇帝秋季围猎)热河(今河北承德)。清圣祖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雍正也随军征战,并掌管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雍正与其他皇子争夺储君之位。圣祖康熙帝驾崩之后,雍正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皇位。民间另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tí, 康熙第十四子)的帝位。雍正继承皇位究竟是康熙遗诏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雍正即位时已经45岁,加上他此前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民情,因而使他非常富有统治经验。即位后,雍正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他首先大力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经常因为皇位继承问题引发争端,雍正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帝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用以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雍正二年,雍正帝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问题,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三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为名,赐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去隆科多太保之衔,后将其圈禁致死,并由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雍正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并牵涉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雍正帝因此大兴文字狱,以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的需要,雍正帝设立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选拔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因此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雍正帝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此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经济上,雍正帝采取了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清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指地方上有权势的人或在学的生员)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面临的粮食问题,雍正朝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政策,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雍正帝还注意兴修水利,除了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外,还命怡亲王胤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雍正帝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清代康熙王朝以前统治的民户中,有类别各异的“贱民”,他们从事着为人所不齿的职业。“贱民”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奴婢,第二类是佃仆,即地主、富户、官僚等家庭以契约合同雇佣的家庭仆人、仆户等;第三类是社会上未被承认的一般平民,包括乐户、丐户、惰民等;第四类是雇工人。此四类人同属“贱民”等级,没有社会地位,并且人身受到歧视。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对部分“贱民”开豁其贱籍,变为一般平民,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十分注重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从而加强了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雍正五年,雍正帝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在文化方面,雍正帝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人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雍正帝各种体裁的文章还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

乾隆帝即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88岁,死后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帝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存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天生聪颖,文治武功皆有很大成就,这也使得他极为自负,他晚年自称为“十全老人”。但实际上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在走下坡路,国内潜伏着的各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而国际上,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中国早已不再是什么“天朝大国”,而只是一只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对此,乾隆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帝在位六十年,作为太上皇又训政三年,因此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加上他训政的时间,他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六十三年,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驾崩时已是八十八周岁(对于中国古代皇帝而言,这已算相当高龄)。

(1)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完成。《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料。

不过编纂《四库全书》时,清朝为了维护统治,曾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违碍字句的古籍。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清政府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而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因“胡虏”和“匈奴”是满清的忌讳,于是《四库》馆臣将其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摧残。

(2)整理《无圈点老档》。《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成的。该档形成于清入关之前,到乾隆中期已历经百余年,以老满文书写,文字难以辨识,而且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乾隆命人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这对保护满洲文字起了重大作用。《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乾隆非常重视京师文化:编绘《京城全图》;命于敏中等人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是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记载。

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了大量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以及木兰围场等。这些皇家园林体现了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粒粒璀璨的明珠。其中除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外,其余均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皇帝颇具艺术才华,热衷书画诗文。他不仅对汉语汉文非常精通,而且还懂蒙、藏、维等多种语言文字。乾隆喜好书法,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名山古迹,挥毫题字,墨迹遍及所到之处。乾隆还撰写了大量文章,仅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另有《清高宗圣训》300卷。乾隆喜好作诗。他的御制诗集,登基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余集》。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5 集,434卷,据统计,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计41863首。乾隆的诗总计42613首,而《全唐诗》收录唐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因此乾隆称得上一位高产诗人。

御史赫泰曾上疏:“国家经费,有备无患,今当无事之时,不应蠲免一年钱粮。”乾隆则认为:“百姓富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于百姓,那将施于何处?”因此,乾隆断然下令蠲免全国钱粮。据统计,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庆元年,先后五次普免全国一年的钱粮,三次免除江南漕粮,累计蠲免赋银2亿两白银,大约相当于全国5年的财赋总收入。乾隆此举颇受百姓欢迎,因而赢得了百姓拥护。乾隆蠲免全国钱粮,其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数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历朝历代中,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北京内城南面西为宣武门,标榜皇帝“宣武”。明清两朝入主北京的皇帝,真正配得上“宣武”之称的,恐怕只有明成祖、康熙、乾隆三位皇帝。乾隆皇帝不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便是用兵西陲,开辟并进一步巩固新疆。在北疆,乾隆两次平准噶尔,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南疆主要是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其为“回部”。准噶尔部强大时,回部曾屡屡受到准噶尔贵族的欺凌和压迫。清军平定北疆之后,解除了准噶尔部对回部的威胁。但是不久之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统治,自霸一方。为此,清军同回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最终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南疆。自此西域与中原再度连成一体,定名为“新疆”,意为“故土新归”。

统一之后,乾隆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并大量移民于此,进行屯垦,从而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派兵击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并制定《钦定西藏章程》,章程规定: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设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继承人,即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西藏与邻国贸易必须进行登记;西藏货币一律用白银铸造,正面铸“乾隆宝藏”四字等等。《钦定西藏章程》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文献,标志着清朝对西藏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管理。

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但经不住海潮的冲击。乾隆拨银将柴塘改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余丈,加强了这一地区抗御海潮侵袭的能力,为安定当地人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历经“三祖三宗”——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清朝到乾隆朝才真正实现大一统,乾隆以其祖宗的既有成就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了我国的疆域版图,维护和加强了我国的多民族统一。

乾隆时期的中国领土,东起大海,西达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达到1310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成为历代之首。清乾隆时期的人口突破3亿大关。乾隆帝继续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从而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之间的联系,这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我国现在的领土雏形在乾隆时期已经基本确定,彻底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

嘉庆帝颙琰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颙琰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颙琰正式登基称帝,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

颙琰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被秘密立为储君,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颙琰受乾隆帝禅位即皇帝位。其后,朝政仍由太上皇乾隆帝一手把控,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帝病逝,颙琰才开始亲政。

面临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务,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并罢黜和囚禁和珅的亲信党羽;广开言路,重新起用乾隆朝因言获罪的官员;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据实陈报,不得欺隐、粉饰等等。然而,嘉庆帝对内政的整顿依然是保守和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势。

嘉庆帝即位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嘉庆帝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嘉庆帝严密军事部署,采取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并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即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起义军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任何东西,因而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川、楚、陕的农民起义先后被镇压,但清统治力量也因此受到严重削弱。后来,嘉庆帝又先后大肆围剿了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北方的天理教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大部分被血腥屠杀。

在对外关系上,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地区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英国曾先后向清政府提出帮助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等要求,嘉庆帝知道这些“外国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严辞拒绝了这些要求。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嘉庆帝还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无理要求。虽然嘉庆帝的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国的主权独立,然而这种闭关锁国的错误理念,也使得清政府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使中国一度陷于夜郎自大的绳索束缚中,从而在世界舞台上远远落伍了。嘉庆帝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倾尽全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然而历史的发展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满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一步步走向衰亡。

道光帝为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抠”的皇帝?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在位30年,死后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终年69岁。

道光是历史上著名的“抠”皇帝,他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而且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征新疆,经过数年征战,终于平定了叛乱。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一样的“万岁”声让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个“壮举”——宣布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

数日之后,宴会在清漪园(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和园)万寿山下的玉澜堂举行。将士们筷子一挥,几碟小菜立即一扫而空,这些小菜连塞牙缝都不够分量,更甭提吃饱喝足了。吃又没得吃了,退席又不敢,将士们只好一个个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后来,在商讨新疆设防方案时,一些将军考虑到道光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一万八千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帝还是嫌多,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六千人。

将军们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提出只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道光帝闻言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向英军妥协,这不能不说与其吝啬的个性有关。总之,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大臣们只要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道光皇帝之所以崇尚节俭,一是因为他生性吝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二是以此作为拯救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那么,道光帝的“节俭”真的能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吗?尽管道光皇帝为国家节省了不少经费开支,然而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对财政状况的好转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每况愈下。以至于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却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因此,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反而在一饭一衣上锱铢必较,这根本不是节俭,而是舍本逐末的抠门儿和吝啬。道光皇帝的这种“抠门”作风自然无益于挽救大清危亡。

咸丰,名爱新觉罗•奕詝(zhǔ),20岁登基,在位11年,31岁病死,咸丰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后就是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优柔寡断、毫无主见、无所决策,并且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即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了千古遗恨。

咸丰即位时,满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之始,也颇有一番抱负。咸丰即位之初求贤若渴,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相继被保举,穆彰阿、琦善等人相继被罢免。这个时期,咸丰的生活也比较勤谨。

道光死前一个月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咸丰帝即位后发展更为迅速。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并以此为都定国建号,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咸丰帝对起义的态度非常明朗,就是坚决镇压。但是有两个问题令他非常头疼:一是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当太平军从广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进军时,清朝的经制兵,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在太平军面前都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二是财政困难。打仗需要大笔财政开销。咸丰朝财政早已出现很大危机,入不敷出,道光三十年国库只有187万两,由于镇压起义及赈灾等原因,到咸丰三年六月,户部存银只有22.7万两,连两个月的兵饷都发不出来,因此财政问题成为困扰咸丰帝的一大心病。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咸丰帝听取了肃顺和湖广总督吴文熔的建议,依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汉人组织勇营来对付起义军。咸丰二年十一月,咸丰帝降旨曾国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办团练,后来扩充为湘军。咸丰四年四月,湘军大举进攻太平军。胡林翼远在贵州,咸丰看了吴文熔的奏疏后,得知他吃苦耐劳,通晓兵事,于是命他到湖北与太平军作战。至于左宗棠,咸丰帝则命他自募一军,协助曾国藩办理军务。这样,咸丰帝终于依靠曾国藩等人以及湘军的力量改变了形势,抑制并最终打败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军。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等,最后终于筹措到1亿7千万两军费,用以镇压农民起义。

为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还力图革除弊政,他于咸丰六年启用敢于任事的肃顺,并支持肃顺等人革除弊政。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并不满于既得利益。咸丰年间,西方列强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更加不合理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军遂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攻占广州,从而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而逼近天津。咸丰急忙派桂良、花沙纳等人前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对《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仍不满足,蓄意重新挑起战争,于是咸丰帝命令清军加强大沽口的防务。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清军击败。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随后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并进一步逼近北京。咸丰帝慌忙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前往通州与英法联军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幌子,继续组织军队进攻北京,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开始大举进攻北京城,圆明园、清漪园等处均被英法侵略者焚掠。咸丰帝为了保命,仓皇逃往热河(今承德市圆明园遗址),命令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议和事宜。公元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奕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和《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承认了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逃往热河的咸丰帝此刻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死于热河,庙号文宗,死后葬于直隶遵化清东陵的定陵。

同治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同治在咸丰死后继位,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861年至1875年,因病去世,终年19岁,庙号穆宗,死后葬于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帝的长子,为人执拗任性,刚愎自用,但因为受制于慈禧太后,所以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属于一个傀儡皇帝。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二十一日,咸丰帝病危,他命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代写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诸臣辅助政务。载淳生母那拉氏和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第二天,咸丰帝去世,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祺祥。

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訢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端华和载垣等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同治皇帝在位13年,前12年都是在两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最后只亲政了一年。

同治帝即位之初,清政府正在利用湘军并借列强的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接着李鸿章率领淮军也将捻军镇压了下去。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办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建立新式军备为中心,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洋务运动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面临危亡的大清王朝赢来了“中兴”。虽然这些事都发生在同治朝,然而这一切都与同治帝自己毫无关系。同治幼年时,政事由两宫太后全权管理,同治帝只是读书学习。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为借口,一再拖延同治帝的亲政时间。一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872年10月16日),慈禧才为17岁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大婚典礼。同治帝的婚姻是个大问题。关于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则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为皇后。同治帝本人比较喜欢前者,遂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为慧妃。同治十二年,同治帝开始亲政。

那么,在这短短一年的亲征时间里,同治皇帝都做了什么事呢?

1.同治帝处理了一些外交事务。六月十三日,同治帝在紫光阁接见日本特派大使。在此之后,俄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公使均向他递交了国书。

3.由于台湾高山族人误杀漂流到台湾的琉球人,日本以此为借口挑起了侵略台湾的战争。第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同治帝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湾部署防务,抵御日本侵略。后来通过谈判,与日本订立了《北京专款》,规定:日本撤出台湾,清政府赔偿白银50万两。因此可以说,同治帝在外交方面还算有一些不错的成绩。至于内政方面,可以说同治帝没有什么成绩。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一月十二日,同治帝病逝,终年仅有19岁,是清朝十二帝中寿命最短的。关于同治帝的死因,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1.梅毒说。此为民间说法。同治帝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则要求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为此很不高兴,因此经常独处乾清宫。同治帝由于终日苦闷,加上王庆祺的等人的引诱,开始在宫外寻花问柳,从而患上了性病。慈禧太后误作天花来治疗,最后导致同治病死。关于这种说法,史书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不足为信。

光绪帝,名为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王府。光绪的父亲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同胞妹妹。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在同治病逝之后被指定为皇帝。光绪帝在位34年,病逝于光绪十三年,终年38岁,庙号德宗,死后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年轻的同治帝病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把持政权,于是就让当时仅有4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垂帘听政”。一直到光绪19岁时,慈禧太后才不得不宣称“撤帘归政”,但实际上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帝只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冲突。慈禧太后是保守派的代表。光绪帝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希望通过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改革吏治,挽救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此光绪帝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因为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故又称为“百日维新”。

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的改革诏令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慈禧与荣禄密谋,企图在光绪帝在天津阅兵时发动政变,废黜光绪。光绪帝获悉后,急忙通知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等人。维新派经过商议,决定由谭嗣同求见统辖新军的袁世凯,打算借他检阅新军之际,当场杀死荣禄、软禁慈禧。袁世凯表面上表示效忠于光绪,拥护维新变法,不料谭嗣同刚一离去,他便立即向荣禄告了密。荣禄火速赶往颐和圆,把事情密奏了慈禧。慈禧获悉密谋后,便立刻回宫,逼迫光绪帝交回政权,并将光绪帝严密囚禁起来。光绪帝被囚禁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个是玉澜堂(夏季),另一个是中南海的瀛台(冬季)。随后,慈禧又命人捕杀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除了京师学堂外,新政全被废除。

光绪帝被整整关了十年。公元1908年10月,光绪帝在日记中写道:“我身患重病,但心中总觉得老佛爷(慈禧)定会比我早死。若是如此,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没想到的是,这篇日记的内容被李莲英获知,于是李莲英添油加醋地向慈禧报告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后面呢!”慈禧听后大怒,狠狠地说:“我决不能死在他前面!”于是她随即下令改由李莲英来侍候光绪的饮食、医疗等事务。这天下午,光绪帝便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对于光绪的死因,历来有很多不同说法,有说是慈禧太后命太监投毒;有说是袁世凯勾结庆亲王奕劻对光绪下了毒手;而近代的史学家则一般认为光绪是死于肺功能衰竭。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只比光绪多活了两天,于10月23日病逝。光绪在位三十四年,在慈禧“魔爪”的紧紧钳制下,空有一腔抱负,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忧郁而终,终年38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溥仪有哪些作为?

溥仪,即大清王朝末代皇帝宣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11月),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继位,改元宣统,是为清逊帝,也称宣统皇帝。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光绪皇后隆裕垂帘听政。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于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之后,溥仪按清皇室与袁世凯定下的优待条件在皇宫里生活了十几年。公元1925年,冯玉祥攻占北京,命部下将溥仪赶出皇宫,溥仪不得不迁往天津静园。不久,日本攻占东北,秘密派人把溥仪等人接到长春,并建立伪满洲国。公元1945年,苏联军队出击日本,在机场将溥仪俘虏。不久,溥仪被苏军遣送交回新中国。溥仪以战犯之名被判入狱。后来毛泽东亲笔大赦溥仪。之后,溥仪负责管理故宫的档案工作。20世纪六十年代,溥仪因患肾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2岁,死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当时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将其移放于正室,所以后来溥仪的骨灰被移葬于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确实没什么作为。

随着明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边防也日益松弛,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乘机扩大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原姓夹古氏,后改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为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父亲塔克世是建州左卫指挥,母亲是喜塔拉氏。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而且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自幼就练习骑马射箭,习得一身好武艺。10岁那年,努尔哈赤的母亲去世,由于他的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迫不得已离开家庭,与当地小伙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生活。抚顺的集市非常热闹,女真人经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以及纺织品。努尔哈赤在抚顺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而且他还很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

建州女真有一些部落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之间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努尔哈赤25岁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引领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闻讯后,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巧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死。

努尔哈赤打算报仇,但是想到自己势孤力弱,不敢得罪明军,于是把一股怨恨之气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央求说:“杀死我祖父、父亲的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他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努尔哈赤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给他,但拒不交出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中,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的兵士,并带领他们向土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因此攻克了土伦城,进而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另外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逃,最后逃到了鄂勒珲(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的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明军见努尔哈赤不肯罢休,担心因此引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之后,声势越来越大。短短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落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分为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最为强大。公元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向努尔哈赤进攻。

努尔哈赤闻讯后,立即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精兵埋伏;在路旁山岭,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后,就安安稳稳地睡起大觉来。他的妻子看到他这样,就把他推醒,然后问他:“九部兵来攻打,你怎么睡起觉来,难道你真的被吓糊涂了?”努尔哈赤听完笑着说:“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