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江湖莫问攻略(莫问回血技能)
心房颤动(AF)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约三分之一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而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引发心力衰竭,新的心房颤动患者一年来心力衰竭
AATAC研究是一项比较导管消融术与胺碘酮在合并充血性心衰房颤患者中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入组了年龄≥18岁、NYHA II-III级、LVEF≤40%、植入ICD或CRTD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导管消融术组CA(102例)和胺碘酮治疗组AMIO(101例)。随访24个月,CA组平均手术次数为1.40.6,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AMIO组(70%(95%CI 60%-78%)vs.34%(95%CI 25%-44%),P<0.001)。超过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显著降低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31% vs.57%,P<0.001),相对风险降低45%。CA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AMIO组(8% vs.18%,P=0.037)。研究结论,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相比于胺碘酮能显著降低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CASTLE-AF研究是比较导管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合并心衰的药物难治性房颤中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及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的复合终点。纳入最终分析患者导管消融术组有179例,药物治疗组有184例。平均随访37.8个月,导管消融术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28.5% vs.44.6%,P=0.007);次要终点事件方面,任何原因的死亡(3.4%vs.25%,P=0.01)、心衰恶化再住院率(20.7%vs.35.9%,P=0.004)及心源性死亡(11.2%vs.22.3%,P=0.009)导管消融术组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研究认为,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相比于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衰再住院率。
CABANA研究中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共有778例,其中导管消融术组378例,药物治疗组400例,研究的重要终点为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及心脏骤停复合终点事件。平均随访48.5个月,意向性分析显示,导管消融术组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对风险降低36%(HR0.64,95%CI:0.41-0.99);全因死亡率相对风险降低43%(HR0.57,95%CI:0.33-0.96)。同时导管消融术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HR0.56,95%CI:0.42-0.74),房颤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药物治疗组。研究结论,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基于以上研究,2021年ESC心衰指南推荐,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存在症状或因房颤导致心衰加重,建议行射频消融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IIa,B)。
吉庆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侧重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处理上具有较丰富经验。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学术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00分,单篇最高9.986,总引用840次,单篇最高引用144次。担任Atherosclerosis、Immunology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