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将军(北齐三大名将)

2023-12-08 12:56:01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北齐能容下一个家国俱失的老人,却容不下一个权术阴谋顶级的谍探首领。肖恩的归来,会让大将军上杉虎卓越的军事才能,庄墨韩文坛宗师的

北齐将军(北齐三大名将) 北齐能容下一个家国俱失的老人,却容不下一个权术阴谋顶级的谍探首领。

肖恩的归来,会让大将军上杉虎卓越的军事才能,庄墨韩文坛宗师的地位有了一个新的结合点,一文一武加上权谋,即将形成北齐第三股强大的势力。北齐立刻分崩离析也是极有可能。

于家于国,甚至肖恩掌握着不堪的过往,这些都让北齐国师苦荷动了杀心。何况他已经老了,与其让肖恩回到北齐风云变幻,不如将危险扼杀在源头。

肖恩明面上只有上杉虎和庄墨韩两大助力,但天下闻名的谍报首领岂能不知“狡兔三窟”的道理?

他脑中不知掌握着多少秘密和隐匿财富。陈萍萍当年也是突袭,趁肖恩出席儿子婚宴时得手,肖恩的重要部属和强大实力均未遭到重创。虽然已经过了数十年,但以肖恩的号召力,只要他能立定脚跟,很快又能组成一支强悍的谍报力量。

而且肖恩当年就是与苦荷齐名的九品巅峰人物,与洪四庠一样,也是最有可能成为大宗师的人,他的排名还在洪公公之前。

若非长期被关押受毒药控制,应该非常有可能成为天下第五宗师。这样的人太强悍了,在情在理,天下各方势力,都不希望出现另一个大宗师可能的变数。

肖恩被北齐不容,为天下不容,乃在于其强,即便被关押二十年,他依然是强悍得各方瞩目的关键人物,可惜就是因为他太强了,各方势力忌惮,不可能让这条困龙复苏。

最终也死于其强。至于其掌握着苦荷吃人的信息,不过是枝节末事而已。苦荷地位尊崇,北齐将之看成神一样,谁信?落难的肖恩也无力动摇苦荷的声望。

北齐神武帝高欢与娄昭君结婚当天,娄昭君的哥哥娄昭对着高欢说:“兄弟我一看就知道你是成大事的人,将来有什么事找我,我一定为你去办。”高欢笑着说:“那就多谢哥哥了。”之后等高欢在信都起之时,娄昭果然到他的麾下效劳

娄昭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就是真定侯娄提,他的家里异常富裕,仆人有数千之多,牛马用山谷衡量,实实在在的豪富。他自己长得也是人高马大,腰围足有八尺,而且他不光身材魁梧,还非常的有谋略。

娄昭因家境富裕,所以时常接济他人,这样一来,他周围的很多人都归附了他,使他在当地很有声望。

之后他的妹妹娄昭君嫁给了落魄的高欢,人们都不看好这次婚姻。但娄昭看到高欢之后,就觉得他能够成大事,所以对高欢非常的好,他们还经常一起打猎,使得他和高欢的关系非常不错。

当高欢在信都起兵之时,娄昭义无反顾地支持了他的决定。并在高欢的军中任职,为他冲锋陷阵。 之后更是跟随高欢打败了尔朱兆的军队。至此高欢正式成为了北魏一霸,而娄昭被封为安喜县伯,改为济北公,又改为濮阳郡公,拜任领军将军。

等到北魏孝武帝要与高欢决裂之时,娄昭就赶忙称病回到了高欢驻扎的晋阳,之后高欢率军追赶孝武帝失败后,就立了清河王世子元善为孝静帝,至此,北魏彻底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之后兖州刺史樊子鹄造反,娄昭被任命为大都督前去讨伐他,之后樊子鹄战死,娄昭手底下的将领都劝他将樊子鹄的党羽全部捕杀干净。 但娄昭不忍多加杀戮,就放过了他们。

之后他转任大司马,后升为司徒,又外放任定州刺史。

娄昭因为喜欢饮酒,所以晚年得了偏瘫,虽治好了,但还是不能处理繁重政务,于是他就只能把州中的事都委派给他的下属,他只管主要的大事,之后死在任上。

@历史人 :娄昭是一个会识人的人,早早的就看出了高欢的不同。

之后他一直跟随着高欢,任劳任怨,最后他也得到了他的回报。

公元564年的一天,兰陵王高长恭率军迎敌。敌军中传来笑声:“哈哈,来了个娘们!”高长恭大怒。“哎呦,美人生气了!”对面又叫道。最终,嘲笑的敌军全被歼灭,兰陵王却开始嫌弃自己俊美的长相,陷入苦恼。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其祖父是北齐奠基人高欢,父亲是高欢的长子高澄。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高澄继任大丞相。在高澄即将篡位之时,却被家中厨子杀了。当时高长恭年仅8岁。

少年时期的高长恭虽然身为皇族,但无爵无职,只是个闲散人员,处境十分尴尬。

直到公元557年,高长恭已经16岁,高洋无意间听人说起,才想起这个侄子来。觉得他这么闲着也不是办法,于是封高长恭为通直散骑侍郎,官职不大,但好歹是参政的第一步。

第二年,高洋觉得侄子没有爵位有点给他丢人,又封了高长恭为乐城县公。

高殷嫌弃这位堂兄的县公爵位太低,慷慨地封高长恭为兰陵郡王,就这样,从20岁开始,“兰陵王”三个字成了高长恭的代名词。

高殷登基的第二年,他的六叔高演(高欢第六子)发动宫变,废了17岁的高殷,成功篡位。

然而,北齐的第三位皇帝高演,仅仅在位一年,就因打猎坠马重伤而亡,年仅27岁。他的九弟高湛(高欢第九子)继承皇位。

乱世出英雄,在一系列的政变中,高长恭始终保持中立,因此高湛继位后他得到了重用,被为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

高长恭俊美的长相,在战场上遭到敌军的嘲笑。虽然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但高长恭还是被自己的颜值烦到了,他决定戴着狰狞的面具上战场,一亮相,敌军仿佛看到了“魔鬼”。

勇猛的高长恭击虽然败了部分突厥兵,但北周实力实在强大,开战第二年,已经攻下下20城,开始攻打洛阳。

高长恭戴着“魔鬼”面具, 厉刀一样把围城的北周军撕出一个豁口,北周大军不知底细,乱了阵脚,竟然被高长恭杀得大败。

而城楼上的北齐军,见一位头戴面具的将领杀到城下,不知是敌是友,不敢贸然出手。高长恭只得露出真容,楼上一看原来是“倾世美男”兰陵王,急忙配合杀敌,里应外合解了洛阳之围。

兰陵王高长恭以500人退敌,从此一战成名。北齐将士再也无人敢小觑这个“面如白玉”的皇族子弟。而传世名曲《兰陵王破阵曲》,就是根据此战而来。

据说高长恭带兵时,平易近人,事必躬亲,凡有美食都会与士兵分享,因此赢得了很好的声望。

高长恭对“政敌”也宽厚仁慈。他曾因阳士深告发而被免官。后来高长恭成了阳士深的上司,阳士深非常害怕遭到报复,高长恭一再表示自己没这个想法,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高长恭只得打了他二十板子,让他安心。

高长恭还是个洁身自好的人,邙山大捷后,高湛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高长恭也想到了“功高震主”这个问题,于是以受贿自污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后来他的下属尉相愿指出,这不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会授人以柄。高长恭于是选择急流勇退,开始称病不出。

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

兰陵王受到关心,一句让他悔之不及的话脱口而出:“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

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高纬认为,家事是我的,不是你可以随便说的!他严重怀疑兰陵王欲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北齐是一个奇葩而短命的朝代,个个君王都目光短浅,只知道及时行乐。

兰陵王骁勇善战,打仗几乎没有败绩,人品好得近乎完美,然而仅凭他一个人的优秀,实在难以扭转北齐败亡的局面。

假如他遇到明君,遇到好的时代,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公元573年,齐桓公高维派使者徐志凡给高昌公送去毒酒。郑公主闷闷不乐地把桌上的毒酒挡住,说:“不准你喝!”她伸手去抓坐在椅子上的丈夫,但他大笑起来。然后他喝下了毒酒。啪的一声,玻璃杯摔在地上,溅得到处都是。

兰陵王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他的真名叫高昌公。他是北齐名将,北齐开国皇帝高成帝的第四子。

据说,高昌恭是文襄皇帝外出打猎,在尼姑庵避雨,对一位美丽的尼姑一见钟情而生。因此,高昌公的母亲连名字都没有。

高昌功的童年很悲惨,他和母亲住在一个小院子里。他的父亲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虽然母亲和高昌功的情况不是很好,但母亲一直教高昌功学习文武。

兰陵王不被人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外表非常漂亮,白得像个美人,他的外表接近今天的美男子的模式,而且他缺乏侠义精神。在当时的皇室中,他的外表不符合皇室的审美,所以不被重视。

高昌公初入仕途,没有得到家人的保护。十六岁那年,高昌公因能力出众,被封为散马侍从。虽然官职不高,但高昌恭为人谨慎兢兢业业,第二年就升任乐城县开国公。

北齐文宣帝高阳死后,他的妻子的长子高寅继承了他的王位。高寅心地善良,又欣赏高昌公的才能,立他为兰陵王。高昌公不是靠父亲的荣耀,而是靠自己登上王位的。因为高寅十分重视,高昌公的仕途从此一帆风顺。

兰陵王高昌公第一次出征时,在族人的欢呼中,他穿上盔甲,骑上马。

有趣的是,当时对方的队伍,在兰陵王面前,不禁笑了起来,毕竟他还真长它是如此美丽。它就像一种精致的美。

两个敌人的首领正摆手取笑兰陵王道:“姐姐,我不忍心伤害你,你回去吧,赶紧派个真汉子来跟我们打仗。”他说话的时候,敌军中又爆发出一阵笑声,他们的武器都收了起来。

这不是伤害。三天后,兰陵王戴上面具,率军向敌人进发。敌军一见到这个人就吓得魂飞魄散,很快就被打败了。

敌人不知道这位勇敢的将军还是三天前到过那里的那个软弱的人。从此,兰陵王在战场上就戴着这种传说中的面具。有了它,每一场战斗都将是伟大的胜利。

兰陵王高昌恭娶了荥阳名门郑家的女儿为妻。这对夫妇彼此相爱。

直到后来高寅被高玩杀死,高玩称帝,高玩对高长公还是一如既往的重用,也因为其能力出众,在将领中独领风会。当时,北齐王室一直在苦苦挣扎。高岩病逝后,他的弟弟高瞻继承了皇位。此时,高昌恭仍然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被封为巨鹿郡公,为大将军。

公元563年,北周与突厥联军联合进攻北齐。兰陵王高长公奉命率领军队。在漫长的黄沙战场上,高昌公奋勇作战,最终打败了突厥人。

然而,北齐军队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北周军队就开始不停地进攻洛阳。高瞻只好再次派高长公去帮助洛阳。

因为高昌功太帅了,他每次打架都带着面具。因此,当高昌公接近城池时,敌人分不清他是敌是友。最后,在高昌公击败北周军队后,他摘下了面具。士兵们看到他的脸都惊呆了,这才知道他是北齐的兰灵王。

因此,北周不可能再进攻高昌公的军队了。最后,高昌公成功地打败了北周军队,保护了北齐成千上万的人民。这次战役也使高昌公声名鹊起,人们也为了颂扬他,为他写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名曲《兰陵王成战歌》。

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昌公就成为了北齐军民的守护神,尤其在军中,高昌公的声望相当高。不幸的是,对于刚刚登基的北齐末代统治者高维来说,这无疑是一首催逼的歌。

毕竟高昌公掌握着军权,有很高的声望,又有合法的身份,如果他造反,不是很容易吗?

事实上,高昌公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因此多次故意埋设财物,以降低自己的声誉,从而降低高伟对他的怀疑。而像高昌公这样全能的人才,在当时的北齐就像神一样,不容易毁灭。

但为了抵抗北周军队,高昌公愿意留下来。后来,高昌公在满山之战中大获全胜,升任司马长。

这时,后来的北齐国君高威越来越害怕高昌公了。高昌公只能谎称自己得了重病,不能再掌管国家大事,希望逃避皇帝的嫉妒,顺利退休。

但是,后来的北齐国君高昌公不让他走。高昌公喝了皇帝送来的毒酒后说:“我一生忠贞,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兰陵王被杀时只有33岁,他的英年早逝让他的妻子——郑家——失去了精神支柱,也失去了北齐的军事支持。

四年后,北周回来了,杀死了北齐的所有皇室成员。不知道他们死后会不会后悔喝了毒酒。

齐王高澄多次抢夺弟媳的礼物,有时弟媳不高兴,弟弟还会双手奉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弟弟还在家中宽衣解带跑来跑去,众人皆言:这弟弟是疯了。

东魏因内乱,大权落入权臣高欢手中,高欢死后,又把权力如同皇位一样传给儿子高澄。

此时,高澄为齐王、大将军,总揽文武大权,东魏孝静帝不过是个应名皇帝。

高澄父子都有篡魏自立的野心,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高澄并不在乎孝静帝,倒很忌惮自己的弟弟太原公高洋。

因为高洋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在朝野内外也都有很高的声誉,高澄想像父亲一样把一切交给儿子,便是害怕自己死后,儿子幼小,会被高洋夺去,便有除去高洋之意。

高洋深感不安,只得谨言慎行,装愚作傻。见到高澄时,只是唯唯诺诺,对高澄的意思无不顺从,仿佛是一心无主见的酒囊饭袋。

高澄也开始逐渐地轻视他,嘲笑说:这样的人也能得富贵,相书上的道理真令人无法理解。

高洋每天退朝回家,便关上房门自己一人独处,有时面对妻子竟然一整天一句话也没有。

他为妻子李夫人买一些衣服首饰和玩物,高澄为了故意欺负他,看到后就把这些东西抢走。李夫人有时生气不给,高洋却说:哥哥想要,为什么不给呢?

高澄有时也会感到不好意思,高洋便亲手塞给他,既无吝色,也没有勉强的意思。

高洋有时在家中无事,还要宽衣解带四处乱跑,李夫人又好笑,又好气地问:你这是做什么,疯疯癫癫的。

高洋说:我逗你开心,让你笑一笑。

府中人便纷纷传说主人有疯癫病,高洋却说,我只是用这方法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

高澄知道后,对手下人说:我原以为他不过是愚蠢而已,看来还是个疯子。自此便解除了对高洋的戒备。

后来高澄因和杨愔、崔季舒在密室中商讨算魏自立之事,为避人耳目,便把侍卫都打发得远远的,结果高澄却被之前掳掠来的奴仆兰京杀害。

高洋闻变后立即赶到,他神色不变,指挥卫士平乱,众人听说高澄遇害都惊慌失措。待见到高洋措置得当,有大将风度,才安下心来。

后来,高洋代替高澄为齐王,大将军,之后又篡魏自立,建立了北齐,为齐显祖。

父子兄弟,骨肉亲情,出自人的天性,只在平常人家庭中才能得到完全的享受,而在皇室贵族和富贵人家中,却不仅薄而且往往会变成毒素,使人变成疯狗,互相蚕食不已。此无他,争"权”与“利”而已。

父子之情浓于兄弟之情,这似乎也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好东西要留给儿子而不给兄弟,也是人之常情。

而在皇家,这好东西就是“江山社稷"。利愈大,抢的人愈多,决心也愈大,这已经无法用亲情来说服,用道德来规范,只能用最残忍也最保险的方法,--先下手除掉,这样才能确保得到江山社稷。

高澄提防,并想除去高洋,并不是他天性凉薄,生性如狼,也是这种必然性使然,这从后来高洋果然夺去了本该属于哥哥的一切,就再一次验证了这种必然性。

一个人有才能,并有很高的声望自然是好事,但在对手眼中就很可怕了。

所以高洋先要装出愚蠢无能的样子,高澄无理抢夺他妻子的东西,他也逆来顺受,这又是无血性。他光着身子跑步来锻炼身体,又得了个疯疯癫癫的名声。

一个人既愚蠢,又无血性,又疯疯癫癫,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然而世上最可怕的往往就是这种突然反常的人,因为反常的里面包藏一颗祸心!同时也应了那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

关注@历史那面镜子 和我一起探寻历史故事中的道理。

1971年,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位农民在田间耕作时,意外地挖了一个深坑。他在里面发现了一幅高个子男人和一匹马的肖像,然后静静地填满了坑。1979年,一个考古队来到这里,农民们意识到这是1400年前一位王子的坟墓。

这位王子就是北齐东安县的国王娄瑞。事实上,娄睿墓的挖掘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当时,考古队原本打算在太原晋祠附近挖掘一座古墓,但后来发现它只是东汉遗址。

因此,挖掘工作被迫停止,但超过一半的考古资金仍然存在。由于申请资金太难,考古学家决定用剩下的资金在王国村挖掘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被当地县志记载为北齐胡鲁金将军墓。此外,当地村民八年前进入这座陵墓,听说里面有一个人和一匹马的肖像。因此,考古学家期待着新的发现。

挖掘工作进展顺利。进入古墓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被盗的洞穴,但仍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就在大家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墓主人是胡鲁金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墓志铭,上面写着“齐国假黄月的右宰相东安王娄的墓志铭”,证实墓主人是北齐东安王楼瑞。

墓志中记载的娄睿与史书中记载的基本相同。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来看,该墓为北齐东安王娄瑞与妻子杨的合葬墓。

虽然娄睿墓在被发现之前已经被挖掘出来,但仍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瓷器和精美的装饰品,共计848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墓志铭现在存放在山西博物馆。

楼瑞墓中最珍贵的是墓内外墙上的大型壁画,上面画着人、车和马。尽管1400多年的侵蚀和人为破坏,200多平方米的壁画仍然保存完好。

这些完整的壁画分为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位于墓道、天井和走廊的东墙和西墙。它展示了墓主人娄瑞的军旅生涯和显赫的官场生活。第二个单元显示了墓主死后升天的幻觉。

娄瑞出生于北魏531年。娄家是鲜卑族,是晋阳的一个大家庭 那一次。楼睿三岁时,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他的姑姑娄昭君嫁给了东魏皇帝高欢,后来被封为王后。

与娄家结婚后,高欢将金阳定为另一个都城,因此原本是皇帝亲戚的娄家获得了更多的声望。在家族的影响下,娄瑞很早就跟随他的叔叔高欢。

公元550年,娄睿的表弟高阳迫使东魏孝敬皇帝退位,因此他登上王位,宣布皇帝为皇帝,并将国名改为北齐。那一年,楼瑞19岁。作为亲戚,他被授予安定县侯爵称号。从那时起,他过着盛气凌人的生活。

娄睿当官时多次被降级,因为他经常制造麻烦。然而,由于他的姑姑是皇太后,她能够很快回到原来的位置,甚至在每次降级时都能得到提升。

楼瑞的官位像火箭一样上升。29岁时,他成为北齐东安的国王。后来,他一路晋升到四公、司徒、太尉和大司马,牢牢掌握了北齐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公元570年,40岁的娄瑞因病去世。北齐皇室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然后将他埋葬在晋阳城外的娄家墓地。楼瑞在他死前有一个突出的位置。此外,他还是王室亲属。他的埋葬标准很高。很自然,只有很多漂亮的葬礼用品。

只有从娄瑞墓被抢,留下这么多文物的事实,我们才能想象这座墓本该是多么壮丽的一幕。尤其是400平方米的Bi绘画。

壁画首次出土时,由于历史悠久,当时的保护技术有限,经专家修复后被存放在仓库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外部展览。

幸运的是,随着壁画保护技术的不断提高,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山西博物馆专门举办了“墙上天地”南北朝墓壁画艺术展。传说中的娄睿墓壁画终于被前来欣赏他的游客看到了。

我们也更了解壁画背后发生的事情。原来娄睿的墓穴不仅在封建时期被盗,而且在1951年开放。当考古学家前来调查时,他们发现墓穴充满了水,因此他们无法挖掘。

经过数千年的浸水和反复的人类破坏,壁画除了脱落和变色外,墙壁上也出现了裂缝。1980年,当考古学家 在这些壁画的照片中,一堵墙瞬间倒塌,壁画被毁。

因此,娄睿墓壁画的首次公开展览震惊了在场的所有游客,也深深感受到1400年前见到这些壁画是多么罕见。

楼瑞墓的壁画原本有400平方米的面积,但现在保存了约220平方米。根据构图、布局和内容,它们大致分为71个框架,主要展示墓主娄瑞死前的生活和死后的幻想。

娄瑞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既继承了魏晋,又融合了隋唐。因此,它被誉为当时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一经出土,就在考古界和艺术界引起轰动,甚至一度被专家认定为北齐艺术大师杨子华的作品。

这次展出的主要展品是鞍马指南地图和骑行地图,统称为鞍马旅游地图。这也是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历史资料最完整、最著名的一组壁画。

这些壁画现在存放在山西博物馆,是博物馆的珍品。2002年,娄瑞墓鞍马旅游地图壁画被列为首批禁止文物。因为它是国宝,所以很少展出。

北齐娄瑞墓壁画的发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它不仅再现了北齐的风格,而且弥补了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大空白,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宋朝皇宫内灯影绰绰,大宋皇帝赵匡胤呆坐在龙床边,看着醉卧在龙床上的漂亮宫女,目露凶光,他突然拿出一把刀,猛地朝宫女的脖子上刺去。

原来,赵匡胤坐上皇位后,见天下太平,渐渐也沉迷于美色。他身边有个宫女,生的婀娜多姿,妩媚迷人,比那皇后、妃嫔还要漂亮。赵匡胤渐渐沉迷美色不能自拔,日日和宫女厮守,引起大臣的非议,后宫妃嫔的抱怨。

赵匡胤毕竟是位雄主,生性警敏,很快意识到自己如此下去,将会成为北齐皇帝高纬、南唐后主李煜那样的亡国之君。醒悟后的赵匡胤,先是想着把心爱的宫女逐出宫门,眼不见为净。但这个宫女毕竟被他恩宠过,如果出宫后再嫁他人,岂不是让赵匡胤蒙羞。

所以,赵匡胤痛定思痛,决定杀了她。赵匡胤又想,如果把自己的想法提前告知宫女,杀她时宫女必苦苦央求,到那时自己心一软,又下不了手。

所以,赵匡胤设宴,和心爱的宫女共进晚餐。席间,赵匡胤频频劝酒,不一会儿,宫女就醉倒了。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赵匡胤亲自将心爱的宫女杀死。

事后,后宫妃嫔、满朝大臣欢呼庆祝,称赞赵匡胤是励精图治,自我约束的好皇帝。于是,这件事就被当做一个“美谈”,一个正面教育后世子孙克己治国的案例流传下来。

到了宋仁宗时,名儒石介编《三朝圣政录》的初稿时,就把这件事收录了进去,他的本意是想借宋太祖赵匡胤杀宫女远美色的故事,呈献朝廷,激励仁宗,让仁宗以太祖为榜样。

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自幼聪颖,饱读史籍,他曾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

韩琦此人老成持重,而且见识过人,做人、做事考虑周全。石介编好《三朝圣政录》后,就先拿给宰相韩琦过目,看他是否有什么意见。

韩琦看后,马上指出其中有几件事不能记载,其中一件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因沉迷于一个宫女的美色,以致于经常延误上朝时间。招致群臣非议后,太祖觉悟,便趁宫女醉酒熟睡时把她杀了。

《智囊》记载:石守道编《三朝圣政录》,将上。一日求质于琦,琦指数事: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寝,刺杀之。

韩琦分析说:“这种事情怎么能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呢?太祖当时已经沉溺美色,后来醒悟,竟因悔恨自己的沉溺,而杀害无辜的宫女,宫女又有什么罪过?太祖杀死宫女后,如果日后又沉迷于其他宫女,难道就要杀不胜杀,不停地杀人了吗?”

《智囊》记载:琦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已溺之,乃恶其溺而杀。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遂去此等数事。守道服其精识。

听了韩琦的分析,石介佩服至极,便删去《三朝圣政录》中几件类似的事。韩琦这思维与众不同吧,世人都爱说“红颜祸国”,事实真如此吗?如果真是红颜祸国,那历史上又有哪个朝代没有几位绝世红颜呢?照这个逻辑,又怎么会有盛世的出现?

所以说,“红颜祸国”,只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帝王将相、士大夫推卸责任的说辞罢了。由此可见,韩琦的思维的确与众不同,过人一等。

《智囊》中还记载了一件韩琦的智慧故事。当时,有个人假造韩琦的信去拜见名臣蔡襄谋职。蔡襄心中虽然怀疑,但又觉得此人性格豪爽,令人信服,为了求证真假,便送了他三千钱,还写了回信,又派四名士兵护送此人去面见韩琦。

此人到了开封,见到宰相韩琦,当面认罪。但韩琦并未怪罪,轻声说道:“蔡襄处事谨慎,你在他哪里没有完成心愿。夏太尉(夏竦)在长安,你可以去见他。”

说罢,又为此人写一封信给夏竦。众人深感不解,认为此人伪造韩琦的书信,不怪罪他已经够宽容了,为何还要再帮他写信。韩琦说:“这个读书人敢模仿我的信,又能说动蔡襄,可见才器不凡,是个人才。”

果然,此人一到关中,就被夏竦授予重要官职,为大宋立下功勋。可见,韩琦不仅见识超人,他还深谙识人、用人之道,怪不得他能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不倒,被封爵魏国公。

自古以来,身处高位的人,都精通权谋之道,识人、用人之术,窥破了人性、人心,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的书籍,借鉴、学习别人的智慧,用智慧谋身、谋事,帮人、帮己。

像这样的智慧故事,《智囊全集》中有1200余篇,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的奇谋机智。既有教人如何做人成事、也有教人经商谋职、应对急难的故事,看了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这些真实的故事,对生活中的疑虑,人生困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康熙、曾国藩当作枕边书,纪晓岚爱不释手,杜月笙让人读给他听,说“读懂了此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下方链接《智囊全集》足足六本,有白话文对照,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258元,现在特价58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很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链接或横条【看一看】下单↓↓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身边有两种人绝对不能得罪:一是剃头匠,一是厨子。老朱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一辈子杀人无数,但对跟了自己三十年的的厨子徐兴祖,从来都好言相待,当做自己家里人。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敌人战场上想杀自己不容易,而厨子和剃头匠想弄死自己却没有那么难。

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逍遥园宴请阿至罗部落首领,回到寝宫后,照例在睡前饮了一杯酒,这杯酒却不寻常,于是二十五岁的皇帝一闭眼睡过去再没有睁开。这是身边的人知道他的生活习惯,事先在他的床边的酒壶里下了毒。

北周权臣宇文护因为与自己所立的皇帝周明帝宇文毓矛盾激化,便将膳部下大夫李安叫过来面授机宜。李安因为做的一手好菜受到宇文护的喜爱,从一个厨师提拔为膳部下大夫,因此队宇文护感激涕零,宇文护的话,他又如何敢违背。夏四月,李安为周帝煮了一碗甜馄饨,宇文毓吃过后感觉心里很难受,便躺下来休息,哪里知道竟然起不来了,就此驾崩了!

有时候,厨子不光会下毒,逼急了动刀子的事也是有的,东魏大权臣高澄(北齐时代被追为文襄帝)就是被自己的厨师用刀剁死的!

高澄在父亲高欢死后,在内粉碎了魏孝静帝图谋自己的阴谋,在外平定了侯景之乱将魏境一直推到淮南,声望如日中天,当时的地球人都知道,大将军要改朝换代了。然而,高澄并没有成为东魏王朝的掘墓人,他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自己弟弟高洋。

在我们还是初中还没毕业的时候,高少爷就已经以国家总理的身份参与国是了。二十九年那年,高少爷跟皇位已经近在咫尺了,拜见皇帝也不用报名了,看见皇帝的时候也不用低着头一溜小跑了,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带剑上朝,皇帝把性命基本上交给他了:通常情况下,做到了这三项就是权臣要取而代之的前奏。

帝国的主宰者突然死了。根据官方公布的新闻稿,高澄竟然死在一个厨子的手里。

高澄在治国上颇有建树,讨伐侯景,逼走梁军,整顿 贪污,还制定了一部法律文书《麟趾格》;但是他的道德水准很低,生性风流,私生活非常不检点。

生活作风问题是会害死人的。

早在高澄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私通高欢宠妾郑大车险些被高欢给废了,后来又因为逼奸李昌仪而导致高仲密叛乱,引发了东西魏邙山大战。

高阳王元斌庶生妹元玉仪为家族所不齿,做了孙腾的歌妓,后来被孙腾抛弃了。高澄路上遇到,居然一见倾心,从此元玉仪便跟了高澄。

为了这个心爱的情人,高澄亲自到孝静帝那讨封,元玉仪成了琅琊公主。

为了跟情人琅琊公主约会方便,高澄在自己的办公室附近给元玉仪收拾了一个房间,办公室有了内室之嫌,所以侍卫们平时都在大门以外值班,无事不得入内。就是这个安排,惹下了塌天大祸。

当天,高澄召集陈元康、崔季舒、杨愔开会,议题还是东魏禅让的事。四个人正在商量着称帝后公卿们的人选,高澄的厨师兰京送食物进来,高澄喝令他退下,对众人说:“昨夜做了个梦,这个奴才要杀我,要赶紧先把他杀了。”

这话被兰京听到,兰京又惊又恐,于是把短刀藏在盘子底下,端着盘子再次进了东柏堂。

人家正在商量军国机密,你说一个厨子一会儿进来一趟,高澄如何不恼,断喝道:“我没有要东西吃,你怎么又进来了?”兰京从盘下抽出短刀,喝道:“来杀你!”高澄大惊,赶忙下床,不想把脚脖子扭了,于是一骨碌钻到了床下。

在场的三人猝然遭此变乱,崔季舒扭身钻进了厕所,杨愔忙不迭地往外跑,靴子掉了 一只也顾不上了。只有陈元康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挡在了高澄的前面,劈面去夺兰京的刀子,兰京在陈元康肚子上刺了几下,肠子都流了出来,陈元康倒在地上。这时,兰京的同伙一行六人冲了进来,他们把胡床掀翻,乱刃齐上,高澄就这样被弄死了。直到这时候,守在东柏堂外的侍卫才听到动静冲了进来,又是一场恶斗,侍卫们也死伤大半。

在城东双堂的太原公高洋闻讯,神色镇静地带领手下赶来讨贼,兰京等六人全部被乱刃分尸,脑袋也被砍下来做了漆器。一向愚鲁的高洋就像换了个人,让自己的手下统一口径,然后慢慢出来,对闻讯赶来的人们说:“有奴才造反,大将军受伤了,没有大问题。”

经过调查,真相浮出水面,这个兰京竟然大有来头,是南朝名将、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被俘后做了高澄的厨师,兰钦多次要赎回,高澄横竖不答应。兰京自己屡次请求,惹得高澄火起,就打了他一顿,并且警告说再想走就杀了他。于是兰京秘密结交了六个同伙,预谋对高澄下手。

但这件事疑点颇多,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已经没人知道了,《资治通鉴》《北史》记载也有出入,且查《梁史》也未有相关记载。从刺杀的经过看,显然是一场有计划的谋杀,但事后六人全部被杀,似乎又有灭口嫌疑。高澄把一个异国名将之后俘虏后放在身边给自己做吃的,相当令人费解。

高澄死后,高洋接管了属于他的一切。

573年,高纬赐死高长恭,高长恭对着妻子郑氏抱怨说:“我对陛下如此忠心,我又没有辜负陛下,为何要赐我毒酒?”妻子郑氏不耐烦回答说:“问我有什么用,你为何不亲自当面去跟陛下解释呢?”

高长恭听后,接过使者的毒酒,长叹说:“皇上派使者来到府上,赐予我毒酒,他又怎么会见我呢!”话音一落,高长恭一饮而尽,年仅三十四岁。

高长恭,是东魏权臣高澄第四子,高澄被刺杀死时,高长恭年仅九岁,高长恭性格勇武而貌美似女人,他时常觉得自己相貌不能够威慑敌人,便雕刻了木制的假面,打仗时就戴上。

然而因惧怕北周的兵力强大,北齐军不敢前进,高长恭便带领五百骑兵冲进北周大军的大阵,冲到了金墉城下时,但守城将士见高长恭戴着头盔,就不肯打开城门,高长恭只摘下头盔,守将见此命弓箭手放箭保护他。

最后,高长恭打败了北周,北周军队丢下营帐逃跑,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因此高长恭一战成名。次年,高湛将皇位传给九岁的太子高纬。

高纬却对高长恭有所猜忌,就问高长恭率不到六百兵马冲进十万的大阵中,要是发生了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高纬听后很不高兴,而后又听将士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571年,段韶见北周在定阳城筑城池,就派兵包围了定阳城,突然段韶在军中病倒,高长恭接替段韶,期间高长恭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亲信尉相愿就问他说:“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何要如此贪心呢?”

高长恭沉默不语,尉相愿又说:“是不是因邙山之战大胜,你害怕功高盖主遭忌妒,所以才做这些令人看不起的事吗?”

高长恭只好承认是,尉相愿则又说:“皇上要是忌恨你,你在这里做的事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祸而是招祸。”

高长恭一听,吓得哭着讨问计策,尉相愿回答说:“你之前已经立下战功,如果这次依然立下战功,声望太大,你最好假装有病在家,不要再管朝廷上那些事了。”

于是,高长恭率千余名精兵埋伏在东南,而北周齐王宇文宪见定阳城粮草吃尽,就集中所有兵力前去救援,奈何害怕段韶而不敢前进,定阳守将杨敷则率兵趁夜突围出城,结果全被高长恭生擒。

而高长恭听尉相愿的建议,向高纬提出辞官归隐,然而没有得到准许。后来高纬决定对南陈用兵,高长恭担心再次被命为将军,长叹说:“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

于是,高长恭有了病也不肯医治,但最终难逃被杀,高纬派使者徐之范给高长恭送去毒酒,高长恭临死前问王妃郑氏说:“我对大齐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上而要赐我毒酒?”

郑氏回答说:“问我有什么用,你为何不亲自当面去跟皇上解释呢?”高长恭听后便一饮而尽。在他死后四年,北周宇文邕灭北齐,生擒高纬父子又将其赐死。

再好的忠臣良将,也得有伯乐识才,方能一展抱负,但若遇到像高纬一样的君主,功成名就之时,也是性命不保之日……

公元647年,长孙无忌的亲舅舅高士廉病逝。唐太宗李世民前往高府哭灵,长孙无忌当即出门拦住御马,劝谏到:"陛下正在服用丹药,不能哭丧,为什么不为宗庙社稷考虑而自珍自重?"

可唐太宗李世民依旧不死心,意欲冲进灵堂,长孙无忌只能语重心长地劝说道:"舅舅临终遗言,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死,而让陛下屈驾前来!"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压根不听,长孙无忌只能跪再大马路上,留着眼泪执意劝谏阻止。李世民这才返回了东苑,望南痛苦不已。

高士连病逝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了,被唐太宗李世民追赠为了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并陪葬昭陵。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对高士廉的敬佩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早在四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同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结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二十四位功臣当中,有两个人也是唯一一对舅甥关系的功臣,他们分别就是排行第一的赵公长孙无忌和排行第六的申公高士廉,其中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亲舅舅。

高士廉出身显赫世家渤海高氏,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据说高士廉年轻的时候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了一众公卿的赞许。

直到隋朝大业年间,高士廉才出任了治礼郎。后来,高士廉的妹夫、59岁的长孙晟去世,高士廉不仅把妹妹高氏接回了家中,还干脆把外甥长孙无忌和外甥女长孙氏一起接回廉家中抚养。

其实,高士廉也算是长孙无忌的长孙皇后的养父了。而这也是为什么高士廉在唐朝混得如鱼得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高士廉的眼光非常独到。当高士廉第一次见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之后,只觉李世民华出众,就将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这才有了后来文德皇后。

不得不说,正是高士廉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这才成就了长孙兄妹后世一生的荣耀。

在隋朝任职期间,高士廉与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最是要好。可谁承想,当时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斛斯政也参与到了其中,等到事情败露之后只能匆忙逃奔到了高句丽。

而高士廉因为与斛斯政素来交往密切,也受到牵连,一度被杨广流放到了交趾,贬为了朱鸢县主薄。

而高士廉对母亲极其孝顺,可岭南地区瘴疠最是严重,不能带着母亲一同前往。于是,高士廉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

不仅如此,高士廉还担心妹妹高氏和外甥、外甥女没有着落,索性就卖掉了大宅子,安顿了妹妹高氏,并且把剩下的钱分给了母亲和妹妹,自己则身无分文地上路了。

后来,高士廉跟随丘和依附于萧铣。等到萧铣被李孝恭击败之后,高士廉又转头投降了李孝恭。

直到武德五年,高士廉才与丘和奉表归顺唐朝,被任命为了雍州治中。

而此时高士廉的外甥女婿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只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长孙氏的亲舅舅,而且素来颇有声望,所以对他自然是器重有加。

等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正是高士廉释放了在押的囚犯,并发给了他们大量武器,并且率领他们直奔芳林门,积极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助力李世民获取成功。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长孙氏被册立为了皇后。而高士廉也升任为了侍中,并封义郡公,一时间风光无限。

不过,没过多久,高士廉就因为私自扣下了密奏获罪,被贬为了安州都督,后来又被调到了益州大都督府担任长史。

与此同时,高士廉还挖了一条新水渠,使得蜀地百姓获利颇多。再加上高士廉积极组织各种诗会和雅集,因而蜀地办学日益蓬勃发展,高士廉也因此美名远扬。

高士廉还懂得知人善用,凡是他提拔、任用的官员,大都称职有加。

等到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驾崩后,高士廉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委任负责皇陵诸事宜。不久之后,高士廉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加封为了上柱国。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句丽的时候,皇太子李治负责监国,而高士廉则担任太子太傅,辅助李治监国。

虽然高士廉贵为皇亲国戚,但一生始终正直、低调做人,成为了所有皇亲国戚的榜样。

总的来说,高士廉是贞观年间的一大重臣。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他与高士廉并非只有君臣关系,还有故旧和姻亲关系。

正因如此,甚至在高士廉去世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一度要跑去哭灵。但长孙无忌甚深知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便予以阻止。

等到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高士廉又被追赠为了太尉,其灵位还被安置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庙之中,可谓是哀荣至极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