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最初的主人是(古代宫城的正门被称为午门吗)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借口南征率领百万军民南下,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实现了迁都洛阳的目标。从此这座废弃了一百多年的古城便成为北魏王朝的新都,开启了一段传奇故事,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传奇仅仅维持了四十年。
迁都之初,由于洛阳荒废多年,城中甚至找不到像样的住处,孝文帝只得暂时住在金墉城里。随后的日子里,孝文帝又参观了洛桥、太学、石经等遗址,对洛阳城做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迁都的信念。
正式宣布迁都后,孝文帝马上对洛阳开启了新一轮最大规模的重修扩建,大兴土木,广营宫室。北魏洛阳城是在汉魏晋历代故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繁华的城市,后世称之为“汉魏洛阳故城”(这里的魏指北魏,而非曹魏)。
《魏书》记载当时修筑洛阳城工程浩大,光民夫就“日有万计”,各种花销“日损千金”。一次出工就征调五万人,无形中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当年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反对者众多,虽然强力弹压,但还是不断有人要求还都平城,孝文帝对这些人毫不手软,甚至包括自己的太子元恂都被处死。
为了彻底粉碎这些人的幻想,孝文帝下诏要求南迁之人死后葬洛阳邙山,不得北归。同时在洛阳大肆营建佛寺,开凿石窟,这缘于鲜卑民族虔诚的佛教信仰。今天洛阳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孝文帝时期,当时洛阳城内外的佛寺多达1367座,真可谓是人间佛国。
人们都知道南朝佛教之兴盛,其实北朝的崇佛尊佛也一点都不逊色,尤其是洛阳,堪称那个时代的佛国神都。
孝文帝时代便奠定了洛阳城的基本格局,整座城市分宫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部分,其中宫城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宫城正南的铜驼北接宫城正门阊阖门,南连宣阳门,出城就是洛河。
铜驼街是洛阳城的中轴线,这种城市设计格局对后来的唐代长安、洛阳甚至明清北京城都有很大的影响。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唐洛阳城的定鼎大街和明清北京城的前门大街都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锦衣卫,明朝三大特务组织之一,他由明朝皇帝直接掌管,其目的是为了驾驭不法群臣。因此,锦衣卫的权力迅速扩大,只手遮天,其刑讯手段之残酷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么心狠手辣,朱元璋为何又亲手将其废除。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从小就受够了贪官污吏的压迫,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为了大明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他必须要掌握所有官员的情况,因此便出现了锦衣卫这个机构。锦衣卫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必须是身强体壮、勇猛过人,校尉和力士必须是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民间男子。锦衣卫史称拱卫司,之后又被改为亲军都尉府,主要负责皇帝遗诏、侍卫以及。察缉捕工作,洪武15年时被改成锦衣卫午门是宫城正门,在没有朝回活动时,只能由锦衣卫的100位将军昼夜值守。皇帝在奉天门听政的时候,还要由135位将军分别守护在各大门前,同时,500名锦衣卫校尉在午门负责鸣炮和仪仗。如果皇帝要出宫巡游,锦衣卫必须提前沿途巡视,同时传报与京城之间的消息。锦衣卫与其他禁卫军相比,特殊之处在于设有巡查缉捕的机构。皇帝的钦定案件由北镇抚司处理,一般的司法机构对其无权过问。也就是说,对于包括皇亲国戚人员在内的逮捕、刑讯以及处决之事,锦衣卫可以自行决定。提到刑狱,最让人畏惧的便是锦衣卫的审讯手段,弹琵琶更是被列为酷刑之首。据说他们为了让犯人招供,会。将其按在地上,然后扒掉上衣,露出肋骨,用尖刀用力地在人肋骨上来回拨弹,最后被审者会肉脱骨离,求死不能。只不过,任何权力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都会成为胡作非为的工具,锦衣卫便是如此。他们为了邀功清赏,开始胡乱编制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因此,有锦衣卫出手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朝廷内外为之恐慌。洪武21年,朱元璋在与蒙古一战后,使得武将蓝玉变得越发骄躁,他不仅在军中安插亲信,还侵占农田并畜养家奴。这些做法让朱元璋极为敏感,开始了继胡为庸案后对不法武官的大清洗。其实在洪武20年,军官将领就已经有了冒领军饷、虐待士兵等行为,朱元璋还为此颁布了大诰,武臣进行整治。效果并不明显之后,蓝玉的做法正好给了朱元璋整治军队的借口,锦衣卫因此奉命清查蓝党一案。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从调查开始的1000名涉案人员,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居然增长到了15万人,甚至整个朝廷的官员没有一人敢提出异议。锦衣卫的查案效率异常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引起了朱元璋的恐慌。因为在胡为庸案中,光寻找罪证就消耗了大量时间,而蓝玉案所牵扯的人数也不在少数,锦衣卫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查清其中必然有罗职罪证、随意定罪的嫌疑。朱元璋意识到兰档案必须马上终止,随后释放了大部分在押人员。之后,锦衣卫因为非法凌辱、虐待囚犯而被朱元璋废除。得政不正的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政权的把控不太稳固。群臣世子暗中勾结,所以他急需一股力量来帮助自己,锦衣卫的地位因此而恢复,同时还设立了东厂组织,以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只不过永乐一朝,锦衣卫的乱权之风更为严重,许多无辜被大肆屠戮。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被杀,长达290年的锦衣卫历史正式结束。清朝入关以后,仍然仿效明朝制度,设立了锦衣卫,改称銮夷卫。
很多自媒体是搞不明白他们的构成的。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洛阳城和长安城是东西二京的城郭名称!
这个是洛阳城和长安城东西两京,正儿八经的布局。城郭里面有皇城,皇城里面有宫城。
有时候有些人喜欢跟你扯什么,大明宫,上阳宫。那些都是在皇城以外的,都属于离宫。比如说那个大龄工建造的初衷就是给李渊养老的。而上阳宫也是武则天晚年住的地方。这个就不属于这种正儿八经的工程,因为他外边没有皇城。级别不一样就不要放在一块儿。#历史# #文化# #西安头条# #洛阳头条#
一生总的来体验一下神都洛阳的魅力,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两侧共六阙,城楼上有两重观,是古代宫城正门最高礼制。近距离接触它后,真的被它的气势宏伟震撼到,仿佛穿越大唐盛世,一定要来看看,夜景更漂亮呢^_^
啥叫正门?你们现在能搞清楚,能统一口径么?别扯大明宫,丹凤门,那个级别太低!
昨天三个来自同一省份的网友告诉我“天子五门指五门洞”,还拿故宫午门“背面图”来证明。
如果故宫午门背面五个门洞是对应天子五门,那为何在正面开三门呢?[我想静静]
“《礼记》中有记载,天子五门,意思是天子所居得有五重门,为“皋、库、雉、应、路”。”
“周天子有三朝五门,明皇宫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朝(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洛阳应天门,北京和南京的午门,开封宣德门作为宫城正门,一直遵循着最高礼制。比如都有“阙”。
建章路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南起三桥新街,北至丰产路,其中“建章”二字取自汉武帝在城西上林苑中营建的“度比未央”的建章宫,现仍有相关遗址遗迹。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武帝和汉昭帝都曾把建章宫当做皇宫使用,尤其是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在建章宫“大置酒,赦天下”,而汉昭帝也在建章宫“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各有差”,直到元凤二年(前79),汉昭帝才从建章宫搬回到未央宫。
建章宫中有若干小宫,其中门、阁、楼、台、殿、堂极多,故有“千门万户”之称。仿效未央宫的制度,建章宫中也以前殿为主体建筑,前殿坐北朝南,地势由南向北逐步升高,甚为高峻,可“下视未央”。
宫城东宫门和北宫门筑双阙,城内开池筑台。建章宫中宫殿很多,据文献记载有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宫。据《三辅黄图》:骀荡宫,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馺娑宫,馺娑,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枍诣宫,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天梁宫,梁木至于天,言宫之高也。奇华殿,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狮子、宫马充塞其中。
《汉宫阁疏》中有“鼓簧宫,周匝一百三十步,在建章宫西北”。殿堂则有“玉堂、神明、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二十六殿”。池沼有唐中池,在前殿以西。
建章宫遗址,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据相关资料,遗址平面呈东西宽、南北窄的长方形,东西约2130米、南北约1240米。前殿位于宫城中部偏西,基址南北320米、东西200米,地形北高南低。
前殿西北450米处有太液池,遗址面积15.16万平方米。池内东北部有渐台,文献记载在太液池岸边还有各种石雕的珍禽、异兽,如长三丈、高五尺的石鲸,三个六尺长的石鳖等。
建章宫南宫门为宫城之正门,称阊阖门;由于门上的所有椽头用玉璧为饰,又称璧门。此门有3层,高30余丈,面阔12间。门前阶陛以汉白玉制作,顶部有铜凤凰。宫门附近有别风阙,阙楼上有辨别风向之物,又称折风阙,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折风阙当”文字瓦当便属此阙遗物。
建章宫北宫门之外有圆阙,高25丈,形制与东宫门相近,据记载毁于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占长安的战火之中。建章宫东北门为一对东西并立的阙台,称为双凤阙。古代民歌中有唱“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指的就是这一对阙,因阙上装有铜凤凰饰物称为凤阙。
双凤阙二者东西间距53米,西阙基址保存较好,现高11米、底径17米。东阙基址保存较差,现高6米、底径5米。双凤阙之间有南北大道向南折西通向建章宫前殿。据文献记载,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神明台即建章宫的西北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高台建筑,目前仍存有高约10米、底部东西52米、南北5米的巨大夯土基址。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北部,是人工开凿的水池。《汉书•郊祖志》记载,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可见,汉武帝在建章宫“治大池”有着象征东海神山仙岛之意义。
汉武帝不是造池筑山的开创者,在他之前,秦始皇曾在都城咸阳东郊修建兰池以为大海,建造蓬、瀛以为蓬莱、瀛洲神山,以求长生不老之仙境,“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始皇此举对汉武帝的影响不言而喻。
但汉武帝也可谓在皇家园林中造池筑山的先驱,建章宫太液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神山的形式,成为后世皇家园囿反复仿效的一个模式,如唐长安城大明宫中亦开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岛;又如元大都在宫城西侧、皇城之内开太液池,池中筑瀛洲、琼华二岛等,可谓影响深远。#发现陕西##西安身边亊##发现考古#
洛阳应天门——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目前仅洛阳一地发现有三出阙的“城门”,洛阳城应天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
[比心][比心][比心]
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
午门是南京故宫宫城的正门,因“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民间俗称午朝门。午门内为奉天门,外为御街和御道(现为御道街)。午门除了是官员出入之门外,还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告书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
奉天门是南京故宫正殿的前门,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从午门入,过内五龙桥,便是奉天门,门内为奉天殿前广场及奉天殿。
是南京故宫前朝的正殿,三大殿的主体,即金銮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南京故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而建。奉天之名意为“奉天命而统天下”。
南京故宫的宫城,依照“紫微垣”布局。紫微垣“天帝坐也,天子之所居”,故而用紫宫来当宫城的名称,意为“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微垣城”,又因宫廷之内门户有禁,故又被称为“紫禁城”。紫微垣内有华盖,位于北极的北面,南京故宫城内三大殿的中殿取名“华盖殿”。
谨身殿,是南京故宫前三殿之一,为皇帝上朝更换朝服以及册立皇后、皇太子之处,皇帝亦在此殿受贺。谨身殿殿名为帝王提醒加强自身修养之意。
宋朝皇宫的规模比如今的北京紫禁城稍小,有7座城门,4座60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皇宫的正门是正南方向的宣德门。赵宋皇帝会定期登上宣德门城楼,在二层观看元宵节表演、或祭祀天地后大赦天下,以示对臣民的关心。
宋代皇宫也称“大内”,皇城中为各类为皇帝服务的人员预留了工作区域。皇城内有两条大道,一条为东西向,另一条为南北向,将皇城划分为三大区域。从东华门到西华门的大街以南,是皇帝和大臣们的办公区域;以北则主要为住宅区。办公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宫殿是大庆殿,可容纳20000多人举行典礼。
住宅区中垂拱殿和紫宸殿有时也会用作庆典场所,身居高位的大臣也会在垂拱殿和紫宸殿觐见皇帝。每隔五日,数十位官员在垂拱殿觐见;每月觐见两次的有数百官员,第一次是每月初一在文德殿,第二次是每月十五在紫宸殿。
皇城内有2000多名禁军守卫,1069名厨师及帮工负责所有人的饭食,一日就需要数千斤面粉,每年需要几万只羊、32吨糖。皇城中的侍仆有数千之多,尚书内省雇用了几千名宫女。宋朝统治者严格限制了宦官的人数,宋朝初期设定尚书内省与内侍省宦官的总数为1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