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的力量(仁德之主)

2023-12-08 15:59:01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不是既得利益是什么,而是什么是既得利益,经济发展会产生红利,而部分人获得红利是属于情理之中,这样情形的利益叫做既得利益,广泛的得

仁德的力量(仁德之主) 不是既得利益是什么,而是什么是既得利益,经济发展会产生红利,而部分人获得红利是属于情理之中,这样情形的利益叫做既得利益,广泛的得利者同时也可以是善政的坚定拥护者,利如猛兽驯服猛兽就要使利益顺通,就如同治理洪水,水流能被引导并且不触动猛兽的残暴就称做益了,利弱如水,益走沟渠,仁德化政,则可王霸,行文布武,天下从行。商鞅变法,徒木立信,是广信于人,信义者可在公,政以信则是法,政有信义于人如法是谓公正,政出公正,百姓之福,公正者,理也,商鞅变法强秦国强秦军不是空穴来风的,在秦国那个时代诸国混战,几乎没有不战的可能,而秦国之强有理,兵出天下,攻灭诸国,实则强灭弱矣,国家强大是有理,理若不强何谈强大,故而商鞅之行有公道可考。生活更多是需要务实,正言可正人心。天下危危,不知何为。物质充裕是人未有之事,人平等而驾驭物,人事是有事理可循的,所谓平等不平等不是人本身不平等,人本身有人性而人,人之性,本善,而生活是善意的,公道自在人心是对的,生活有本真,也是属于人的本真。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后,大阿哥胤禔对康熙说:胤礽失人心,如若杀他,不必皇父出手。康熙阴沉着脸问道:你的意思是你可以代劳?胤禔灵机一动:儿臣认为八弟适合储君之位,曾有相士说他必有大贵!

康熙在位期间,“九子夺嫡”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自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开始,康熙的儿子们蠢蠢欲动,正式拉开了夺嫡大幕。清宫剧中有一个词叫“八爷党”,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核心,企图谋取储君之位的一群人,包括八阿哥的亲信党羽和他的几位兄弟。

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这个称谓,因为在夺嫡的这出大戏中,八阿哥表现得比较活跃,才会有了戏称的“八爷党”一说。八阿哥出身并不算高贵,其生母良妃卫氏曾服役于辛者库,是康熙后妃中身份最卑微的一位。由于生母低微,所以,八阿哥早年是由大阿哥的母亲惠妃那拉氏教养的。因此,大阿哥和八阿哥起初也有一段“蜜月期”。

1708年5月,康熙带着几个儿子巡幸塞外,这其中就包括太子和大阿哥。此时的大阿哥早就对太子心有不满,他是长子却不是嫡子,因此错过了储君之位,他自然不服气。但是,大阿哥深感有如天助,因为太子最大的拥护者——太子太傅索额图被圈禁,太子的实力也大大被削弱。

于是,大阿哥利用这次塞外之行,没少在康熙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当然,大阿哥的话肯定动摇不了康熙,唯有太子所做之事才让康熙深为不满。比如,太子品行不端,秉性暴戾,上到阿哥,下到兵卒“鲜不遭其荼毒”。还有太子的奶妈也仗势欺人,太子放纵奶妈的丈夫肆意敲诈勒索等等。

最让康熙愤怒的就是太子的越位,因为太子私自截留了蒙古的贡品。要知道,所谓贡品只有皇帝可以决定它的分配。在康熙看来,太子这是想要均分皇帝的权威。也是在行围期间,康熙老来得子的皇十八子病重,而作为兄长的太子竟然无动于衷,这让康熙觉得太子毫无仁德之心。不久,太子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透过小缝隙观察康熙,气得康熙斥责儿子这是“弑逆”,于是废掉了太子。

就在康熙气头上时,大阿哥以为康熙内心对太子毫无眷恋,打算给太子最后一击。他对康熙说:“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意思很明确:假如皇上想要处死太子,他胤禔愿意代劳。这里顺便强调一下,在影视剧中,皇子们经常称呼皇帝为“皇阿玛”是不准确的。“皇阿玛”的说法是晚清汉化后的说法,标准叫法应该是“汗阿玛”或者“皇父”。

康熙在听到大阿哥如此说之后,内心是厌烦到极点。要知道,太子就是因为没有兄弟亲情才会触怒康熙,而大阿哥此举与太子有何区别?但是,大阿哥看到康熙脸色不对,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急,于是他说了一番话:“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

张明德可不止是清宫剧里杜撰的人物,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也正是他的存在直接让八阿哥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实际上,但凡有皇帝开国、继位或者篡位,都愿意以玄学造势。张明德可好,张口就说八阿哥有大贵,这不恰好暴露了八阿哥的野心吗?

这大阿哥简直是太子胤礽的猪队友!可能有人要说,大阿哥这是在陷害八阿哥。还真不是,他确实是要举荐八阿哥,原因很简单,在太子被废之前,大阿哥被三阿哥举报了,说他府中私藏镇魇太子的赃物。大阿哥也不傻,知道自己就此错过了储君之位,只好将希望寄托在了八弟身上。

但是,康熙当时并没有处理大阿哥陷害太子这事,而是在处理完张明德之后,将大阿哥“夺爵”并且“圈禁”。张明德这个名字进入康熙视野后,八阿哥也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是个江湖术士,或者你可以说他是个江湖骗子。此人和明成祖朱棣身边的智囊姚广孝不同,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有智谋的,而张明德只靠坑蒙拐骗。

张明德最初投靠的是大阿哥,他说自己可以想办法刺杀太子。经过一番接触,大阿哥觉得张明德能掐会算且料事如神,的确有点本事,但是想到行刺太子事关重大,于是将张明德推荐给了八弟。八阿哥刚见到张明德,这位江湖术士开口就给了他十六字评价: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还没等八阿哥反应过来,张明德立刻夸下海口:“贫道有十六位功夫过人的江湖朋友,随意找来两位,定可让太子人头落地。”八阿哥心头一喜啊,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张明德很有眼色,立刻评说八阿哥身上的“气”与众不同,他反问道:“王上加白是个什么字?”

八阿哥自然希望张明德的话能成真,但是他不能留这个人,于是将张明德赶跑了。过后,立刻将这事告诉给了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大阿哥抖出张明德其人后,康熙立刻派人对其调查,并以八阿哥“知而不奏”为名要处置他。皇九子和皇十四子当即表示:愿与八皇子共生死,这才让康熙打消了念头,也对这个老八产生了畏惧。

可以让皇子为他赴死,康熙担心老八已成气候。最后,张明德被公开问斩时,台下的看客就是康熙特意安排观刑的皇八子。至此,尽管八阿哥贤明得人心,却彻底失去了储君之位。不管胤禩是否有夺嫡的野心,他都未能成为张明德口中的贵人,反倒成为了九子夺嫡的失败者。

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对康熙说:胤礽失人心,如若杀他,不必皇父出手。康熙阴沉着脸问道:你的意思是你可以代劳?胤禔灵机一动:儿臣认为八弟适合储君之位,曾有相士说他必有大贵!

康熙在位期间,“九子夺嫡”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自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开始,康熙的儿子们蠢蠢欲动,正式拉开了夺嫡大幕。

清宫剧中有一个词叫“八爷党”,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核心,企图谋取储君之位的一群人,包括八阿哥的亲信党羽和他的几位兄弟。

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这个称谓,因为在夺嫡的这出大戏中,八阿哥表现得比较活跃,才会有了戏称的“八爷党”一说。

八阿哥的母亲出身辛者库,也是康熙后妃中身份最卑微的。所以,八阿哥早年是由大阿哥的母亲惠妃那拉氏教养的。因此,大阿哥和八阿哥起初也有一段“蜜月期”。

1708年5月,康熙带着几个儿子巡幸塞外,这其中就包括太子和大阿哥。

此时的大阿哥早就对太子心有不满,他是长子却不是嫡子,因此错过了储君之位,他自然不服气。但是,大阿哥深感有如天助,因为太子最大的拥护者——太子太傅索额图被圈禁,太子的实力也大大被削弱。

于是,大阿哥利用这次塞外之行,没少在康熙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当然,大阿哥的话肯定动摇不了康熙,唯有太子所做之事才让康熙深为不满。

比如,太子品行不端,秉性暴戾,上到阿哥,下到兵卒“鲜不遭其荼毒”。还有太子的奶妈也仗势欺人,太子放纵奶妈的丈夫肆意敲诈勒索等等。

最让康熙愤怒的就是太子的越位,因为太子私自截留了蒙古的贡品。要知道,所谓贡品只有皇帝可以决定它的分配。在康熙看来,太子这是想要均分皇帝的权威。

也是在行围期间,康熙老来得子的皇十八子病重,而太子竟然无动于衷,这让康熙觉得太子毫无仁德之心。不久,太子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透过小缝隙观察康熙,气得康熙斥责儿子这是“弑逆”,于是废掉了太子。

就在康熙气头上时,大阿哥以为康熙内心对太子毫无眷恋,打算给太子最后一击。他对康熙说:“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意思很明确:假如皇上想要处死太子,他胤禔愿意代劳。

这里忆柔说一下哈,在影视剧中,皇子们经常称呼皇帝为“皇阿玛”是不准确的。“皇阿玛”的说法是晚清汉化后的说法,标准叫法应该是“汗阿玛”或者“皇父”。

康熙在听到大阿哥如此说之后,内心是厌烦到极点。要知道,太子就是因为没有兄弟亲情才会触怒康熙,而大阿哥此举与太子有何区别?

但是,大阿哥看到康熙脸色不对,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急,于是他说了一番话:“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

张明德可不止是清宫剧里杜撰的人物,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也正是他的存在直接让八阿哥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

忆柔写过很多次,但凡有皇帝开国、继位或者篡位,都愿意以玄学造势。张明德可好,张口就说八阿哥有大贵,这不恰好暴露了八阿哥的野心吗?

可能有人要说,大阿哥这是在陷害八阿哥。还真不是,他确实是要举荐八阿哥,原因很简单,在太子被废之前,大阿哥被三阿哥举报了,说他府中私藏镇魇太子的赃物。大阿哥也不傻,知道自己就此错过了储君之位,只好将希望寄托在了八弟身上。

张明德这个名字进入康熙视野后,八阿哥也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是个江湖术士,或者你可以说他是个江湖骗子。此人和明成祖朱棣身边的智囊姚广孝不同,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有智谋的,而张明德只靠坑蒙拐骗。

张明德最初投靠的是大阿哥,他说自己可以想办法刺杀太子。经过一番接触,大阿哥觉得张明德能掐会算且料事如神,的确有点本事,但是想到行刺太子事关重大,于是将张明德推荐给了八弟。

八阿哥刚见到张明德,这位江湖术士开口就给了他十六字评价: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还没等八阿哥反应过来,张明德立刻夸下海口:“贫道有十六位功夫过人的江湖朋友,随意找来两位,定可让太子人头落地。”

八阿哥心头一喜啊,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张明德很有眼色,立刻评说八阿哥身上的“气”与众不同,他反问道:“王上加白是个什么字?”

八阿哥自然希望张明德的话能成真,但是他不能留这个人,于是将张明德赶跑了。过后,立刻将这事告诉给了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

大阿哥抖出张明德其人后,康熙立刻派人对其调查,并以八阿哥“知而不奏”为名要处置他。皇九子和皇十四子当即表示:愿与八皇子共生死,这才让康熙打消了念头,也对这个老八产生了畏惧。

可以让皇子为他赴死,康熙担心老八已成气候。最后,张明德被公开问斩时,台下的看客就是康熙特意安排观刑的八皇子。至此,尽管八阿哥贤明得人心,却彻底失去了储君之位。

不管胤禩是否有夺嫡的野心,他都未能成为张明德口中的贵人,反倒成为了九子夺嫡的失败者。#历史真知棒#

#中国历朝陷入兴废的怪圈根本原因是什么#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历史以来,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要以民为主,为民着想,为民造福为民办事,才会兴旺永恒。

如果脱离了人民,失去了民心,那这个国家已走到了顶峰了,有句古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似水,政似船,船要靠水才能运行,缺了水是寸步难行。

政是中心指挥机构,民是围在中心指挥的战斗者和拥护者。如果指挥中心与战斗者和拥护者脱离了互相信任,就会产生矛盾与分歧,这样这个国家的形势就会有危机的可能。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民才是最伟大的,历史以来,从来不是上层推动改变时势,而是人民大众。任何时候都是民心为上,没有民心的政级,是不会永固的。

条件相比的任何国家,战胜的不是什么高端物质,物质是死的,是活动的,是自由的,任何人的物质,所有人都可以用。只有民心,是任何国家,与任何人都无法搬走的,所以得民心者,得一切,而失民心者,会失去一切。

只有能让民心服,用压制的方式,只能是压而不服,压制多了,狗急了就会跳墙。人心稳,天下稳,人心平,天下平。历史以来,都是人民决胜一切,没有人民,就没有一切,这是历史的定义,也是历史规律。

为什么太平天国,决胜那么快,但又废去那么早,先是得民心,民心拥待,后是失去民心,没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产生的后果,如失去民心,不管你根基多深,它也会把它爬起来,就如一棵大树,根再荗,但没有泥土的拥护,这棵树自然会倒掉。

第二就是仁德,如果失去了仁德,只是口善心恶,也总会被识被的一天,就根纸老虎一样,没有人怕的。毛主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看待敌心,就要象看着纸老虎一样,如今天的西方豪强都是纸老虎,根本不用怕,我们自已才是天下无敌的,勇气斗志能战胜一切。

胜利其实就是人的心老与勇气,精神。中国红军长征时期,要枪没枪,要粮没粮,要人只剩两千多人。而蒋介石八百万军队,要枪有枪,要粮有粮。为什么会兵败如山倒。

那就是民心,因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众望,失去了仁道,所以他再好也会失去一切,虽是赤手空拳的苦难民众,但却是不可估量的力量,“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粮敌人可以给我们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才是伟大不可战胜的最大力量。

1457年,朱祁钰病死。朱祁镇指着一群哭哭啼啼的弟媳,大吼:“全部给朕拉去殉葬!”当朱祁镇得知,还有俩年轻侄女活着,他“嗯嗯”了一声,把她们的生母汪氏划出了殉葬名单。

重回帝王的朱祁镇,残忍处理好弟弟朱祁钰的几个嫔妃,长吁一口气,从此改年号为“天顺“,他也是大明唯一一个做了两次皇帝的人。

朱祁镇自从出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父亲明宣宗英年早逝后,他的祖母张氏为遵祖制,把只有8岁的朱祁镇力推上了皇位。

在张氏和一帮老臣的辅佐之下,大明王朝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生活在温室的朱祁镇却不甘寂寞,非要作死。

1449年,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为抗击瓦刺,甚至连粮草兵器都没准备好,就盲目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惨遭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是郕王的朱祁钰被拥立为皇,而他的发妻汪氏的地位,也一下子由王妃升级成了皇后。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精锐将士尽失,国家形象一落千丈。朱祁钰即位后,任用于谦等能臣,一同保卫北京城,粉碎了瓦剌的野心,即使朱祁镇在城外“叫门”也无用。

瓦剌只好灰头土脸带着朱祁镇匆匆撤离。而撤退后的战场,尸横遍野,白骨成堆,汪皇后于心不忍,派人把遇害士兵和百姓们的尸体掩埋安葬,让其入土为安。

汪皇后这一行为大大得到了民心,使丈夫的新皇形象陡然向升。而她在朝廷内外,也受到颇多赞誉。

不仅如此,善解人意的汪皇后还经常去抚慰朱祁镇的发妻——钱皇后。

丈夫被俘,不知生死,而钱皇后能做的,只有为夫祷告,日夜啼哭,竟哭瞎一只眼。

同是身为女人,汪皇后十分同情嫂嫂的遭遇。每当逢年过节,她派人送去衣服和吃食,有时还亲自去探望嫂嫂,嘘寒问暖,好言安慰。对于朱祁镇其他的嫔妃们,汪皇后也是竭尽所能地予以帮助和照顾。

一年后,群臣终于能迎回朱祁镇,而在这件事上,汪皇后也出了不少力。

朱祁镇回国后,被软禁在南宫内。南宫缺衣少食,一同幽禁的钱皇后甚至要做些针钱活来换点食用。

汪皇后知晓后,偷偷地跑去接济,朱祁镇和众多嫔妃才得以活下来。在她们的陪伴下,朱祁镇不至于太孤苦沉闷,在南宫的7年内,他和4位不同的后妃生下了3子3女。

朱祁钰没想到,别人反对也就算了,汪皇后居然也胳膊肘往外拐。她苦口婆心劝着丈夫,“陛上能够即位已是违反祖制,现在又要易储,是不是太过分了?”

朱祁钰大为恼怒,废去了她的皇后之位,改立儿子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

汪皇后变成了汪废后,心气高的她也丝毫不在意。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刚烈的行为,竟换来后半生的安好无虞。

1457年,朱祁镇成功复辟,重新坐上皇位。不久,朱祁钰病死。按照祖制,朱祁钰的后宫嫔妃一律殉葬。但朱祁镇仍不解恨,而早逝的杭皇后,也被他开棺掘尸。

这时,大学士李贤冒死为汪废后进谏,说她只有两个女儿,况且年幼,应该得到大家的同情。于是,朱祁镇思虑再三,最后免除了汪废后殉葬。

不仅如此,朱祁镇还让这位弟媳和两个侄女,出宫安居旧府,以度晚年。在钱皇后的帮衬下,汪氏还可以将所有私产和侍从带出宫中。

一天,朱祁镇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听说被汪氏拿去,就命人去拿回来。

不料,汪氏很生气,随即将玉玲珑丢进井里,坚决不还。她抱怨道:“我丈夫做了7年的天子,难不成这区区几片玉,我还不配用吗?”(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

一个落迫妇人,竟敢用这种语气怼当今皇上,怕是活腻了吧!朱祁镇大怒,将汪氏的财产全部没收。

朱祁镇最终还是没有杀汪氏,可不光是因为她有两个年幼的女儿,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一,汪氏的出身。她在成为王妃之前,其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掌管着全皇城的警卫,这是一个重要职位,免不了和其他官员来往。

由此可知,汪氏一族在朝廷的人脉颇深。况且汪氏是太子朱见深的坚定拥护者,其背后也是维护太子的一个集团。

朱祁镇再怎么愚昧,也断然不敢剪去儿子的羽翼。

第三,“夺门之变”,朱祁镇成功复辟,但朝廷动荡。更何况,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于谦,百姓早有怨言。

这时候,再传出“皇帝为了年幼的侄女,而免除其生母殉葬”这件事,似乎能挽回一点颜面,帮助其稳定大局。

太子朱见深即位后,得知当初婶婶在废立太子上的举动,心中愈发敬重汪氏,对她的晚年生活照顾得十分周到。

她一生刚毅偏执,心怀仁德,处处向善,正因为如此,才有安稳的晚年生活。

正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关注我@书中文史屋 ,和你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打开眼界#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