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关战斗(攻城天下)

2023-12-08 16:27:01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金沙江处于川西南滇北边界,西川刘文辉以“江防”过长难以守住,撤去渡船,只派哨兵及保安部队看守,重点守江北一带川西南几处“城防”(“

铁锁关战斗(攻城天下) 金沙江处于川西南滇北边界,西川刘文辉以“江防”过长难以守住,撤去渡船,只派哨兵及保安部队看守,重点守江北一带川西南几处“城防”(“会理-德昌-西昌”一线)。云南龙云将兵力撤保省城昆明。——解决渡船问题;“江防”无重兵,控制渡口后足够时间渡江。

选择皎平渡:红军只在皎平渡找到探子(南渡探查)留下的两条渡船,另外两处龙街渡、洪门渡口均无船只,江宽水深无法架桥。 巧渡:红军便衣以探子身份诈渡,突袭对岸哨兵,又找到五条船、动员艄公,派先遣队攻占通安镇,控制渡口(5.3日)保证主力渡江。后卫红九军团从盐井渡江(5.9日)。

会理攻城(5.8-14日):原计划攻城后给连日行军作战、十分疲惫的红军以休整补充。红三军团强攻不下后改佯攻(爬梯子、工兵地道作业炸城墙),掩护大部队城外休整及召开会理会议(5.12日)。

渡口:富林-大树堡渡口(下游)、安顺场渡口(上游),分别由杨森部及刘湘部王泽浚旅、刘文辉部两个营分守两岸,敌军坚壁清野,两岸无渡船。

1.强渡大渡河(5.25)-找到渡船及组织突击队、火力配合:背景:红军一部先进占越西(5.23)、进逼富林,杨森部阻击,主力直扑安顺场。先头营孙继先部抵达后迅速击退南岸守军,找到敌军留下的一条船。先锋团组织突击队强渡,船一度被对岸迫击炮火击中、失控触礁,赖船工们努力用篙撑住礁石,再次冲向对岸。南岸火力支援,“神炮手”赵章成四发迫击炮弹打掉对岸守军碉堡、击溃反击的敌军,渡河突击队登岸,击溃敌军控制渡口,后续部队渡河。因渡口两岸坚壁清野找不到其他渡船,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主力改由上游泸定桥渡河。

2.飞夺泸定桥(5.27-29):红军沿河两路北上,主力西岸前锋红四团、刘伯承安顺场渡河部队东岸。(1)沿河行军作战:西岸红军小路攀崖奇袭、偷袭近战突破敌两道防线,两小时修桥过第三道防线,红四团经过近两日的急行军及作战,于29日晨抵达泸定桥头、中午发起攻击。东岸渡河红军虽未先敌夺取泸定城,但牵制击溃了川军袁国瑞旅主力,使其在泸定桥遇西岸红军进攻时无法增援。 (2)强攻泸定桥:桥两岸火力对射,木筏强渡被冲到下游,敢死队22勇士及后续铺桥部队在后方重机枪火力支援下强攻,守军指挥官团长在增援无望下逃跑,守军军心动摇、放火后溃逃。

张善安部失败以后,唐军便集中兵力围剿辅公袥。武德七年(624)春,李孝恭破枞阳、宣州鹊头镇、芜湖,夺取梁山等三镇,李大亮也在猷州战胜辅公袥。面对唐军的步步进逼,辅公袥在宣州当涂(今安徽当涂)横江筑成防线,由将领冯慧亮、陈当世率水军三万扎防在县西南长江东岸的博望山,陈正道、徐绍宗率步骑三万屯防在县东南的青林山,在博望山西的梁山夹江拉起铁索封锁江面,来防止唐军沿江东下,并在西岸沿江筑成连绵十余里的城墙,又壁垒相结。

这时,李孝恭和李靖率水师到达舒州(今安徽潜山)集结,李世勣也率步兵一万渡过淮河,到达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从北面威胁辅公炻。大敌当前,冯慧亮等将领坚壁不战。李孝恭也不正面交战,只是派一支奇兵切断了冯军的粮道。冯军发生粮荒。冯慧亮遣军进逼李孝恭大营。

李孝恭也守营不出,在营中召集诸将商议作战方案。会上出现了分歧,多数将领认为,冯慧亮拥有重兵,占据水陆险要之地,不能速胜,不如直接攻打丹杨,而丹杨是辅公祏的老巢,丹杨一破,冯慧亮不战自降。李孝恭认为有道理。但李靖不同意,说:“冯慧亮水陆二军虽是精兵,但辅公袥自率精兵也一定不少。我们连冯慧亮都攻不下,怎么能够攻克丹扬呢?如果进攻丹杨旬月不下,冯慧亮就会乘机抄我们的后路,到那时腹背受敌,就太危险了。冯慧亮等都身经百战,打仗打惯了,心中并非不想大打一场,只是奉命以逸待劳而已。我们若是攻城挑战,必能一举攻破!”

李孝恭觉得更有道理,就采纳了李靖的作战方针,他组织老弱残兵当先锋进攻义军。把精兵安排在后面,结阵待命。先锋部队和冯军一接仗,就败下阵来。义军不知是计,出兵追击,追了几里,就中了唐军精兵的埋伏,一场激战,伤亡惨重。

杜伏威的养子阚稜也随军南征,这时突然出现在阵前。他脱下头盔,对江南义军说:“你们不认识我了吗?怎么敢来与我作战!”义军中很多原是阚稜的部下,一见到阚稜,听了煽惑,都不想打了,有的还投身下拜。就在这义军混乱的时机,李孝恭、李靖率军大肆驰杀,乘胜攻下了博望山、青林山义军防地,义军伤亡万余人。

接着,李靖率兵先驰,直抵丹扬。辅公祏猝不及防,弃城东走,李靖一路追杀。辅公祏逃到最后,只剩下心腹数十人,终于在武康(今浙江吴兴)被当地地主武装俘虏,被解送到丹杨,在丹杨英勇就义。李孝恭又捕杀了坚决反抗的义军将领,不久又以谋反的罪名杀了阚稜。杜伏威也早就在这年二月死去了。

江南义军彻底瓦解,江南全部平定。就在这一年唐朝统一了天下。

1945年,在江苏高邮市中心的一座西式建筑内,粟裕穿着新四军的军装,挤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受降仪式,面带胜利的微笑。屋子中央,一张长条形方桌,一侧是日军指挥官,正把一本本的日军名册交到新四军指挥官的手中,表示无条件投降。

这是发生在1945年12月26日凌晨4时的事情。当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高邮古城内的日军拒不投降,仍在负隅顽抗。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高邮战役,用一周时间收复了高邮城。这一战役被学界称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高邮是个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中解放区南线。地处京杭大运河东岸,南控扬州,北扼两淮,是苏中连接苏北的水陆交通要道,被称为“运河大门的铁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高邮古城墙地势险要,给新四军攻城带来很大难度。高邮城墙高9米、厚7米,城墙上有多个机枪掩体,还筑有两层或三层大碉堡8个,城垛之间有射击掩体,城外还有一条宽5到7米的护城河围绕四周。

时任新华社兼苏中《人民报》派驻新四军的随军记者甄为民,不仅参加了战前动员会,还随主攻连踩云梯登上了高邮城墙。

“我参加了高邮战役的全过程。发动攻城的动员会在高邮东边的一个村子里召开的,会上粟裕司令员发布作战命令,张鼎丞进行战斗动员。”甄为民回忆,“战斗很激烈,登城的竹梯子只有电线杆子粗,一次只能几个人一起冲,城墙上的日军和伪军用钩镰枪戳中梯子,不少战士连人带梯跌落下来。但是战士们一个个不停地向上冲,最终登上城墙,然后与敌人拼刺刀。”

当年的战斗部署是这样的:第七纵队以一部兵力攻打邵伯,其主力则部署在扬泰线以北、邵伯以南地区,准备打来援之敌;第八纵队攻打高邮外围后攻城;华中军区特务团攻打车逻。

12月19日晚7点,新四军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城外围据点除东门的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

21日,我军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了高邮城日伪军的退路,在邵伯、丁沟一线构成对扬州、泰州蒋军的防线,并为打援准备了良好的战场。

净土塔寺是一座阁楼式的七级八面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古塔在城门之外,又是一个制高点,因此,日军占领高邮城后,这个塔便成为日军的瞭望塔和军事制高点。

净土寺塔的火力很猛,居高临下,非常难攻。新四军战士用湿棉被裹着方桌做的‘土坦克’当掩护,越过开阔地带,一步步逼近净土寺塔,消灭塔内和高邮城之间的供给,还用炮轰。最终塔内的敌人投降了。

至此,高邮城已处于新四军的包围之中,日伪军龟缩城里负隅顽抗,城楼上的警戒大部分换上了日军,并不断加固城防工事。22日清晨,粟裕来到高邮城外东北角的村子,与八纵司令员陶勇一同视察了高邮城外地形,作了详细的作战部署。

外围打下来以后就开始搞政治攻势,22号到25号发动总攻前,用话筒喊话、放日本民歌、用风筝和用迫击炮散宣传单,漫天都是宣传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月25日夜,天黑雨密,路面就像涂上了一层油。尽管天气不利于攻城,然而随着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新四军第八纵队及高邮独立团共6个团从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面对坚固的高邮城墙,为减少新四军战士的伤亡,粟裕司令员布置战士们在东面开阔地用麻袋装满土,筑起了“半月形”工事,架上轻重机枪,与城墙敌军形成平射,压制敌人火力以掩护攻城部队。

26日凌晨,在新四军多路进攻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在高邮战役中,仅高邮一城,新四军就歼灭日军1100余人,生俘近900人;歼灭伪军5000余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各种炮60余门、枪支4308支,军用品无数,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此役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

26日凌晨4时,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主持在日军“洪部”礼堂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至此,被日军侵占6年之久的高邮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头条创作挑战赛#

随着蒙古军队向南推进,襄阳成了前线,宋、蒙双方在这里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战。襄阳守将吕文焕,勇猛善战,在抗击蒙古的战场上屡立战功,是当时南宋将领中的佼佼者。蒙古军主将刘整,在南宋军时曾率领12名勇士夺取金国重镇信阳而威震三军,军中称他为“赛存孝”,后来因为受主帅俞兴的迫害、排挤,被迫投降元朝。

刘整出兵前,知道吕文焕必然防守严密,无隙可乘,于是请忽必烈送礼物给南宋主将吕文德,商量在襄阳附近建立榷场,互通贸易。吕文德贪图礼物,竟然答应了这件事。这样,刘整在襄阳附近的白河口和鹿门口各建一城,控制南北要道,然后突然领兵5万横扫沿江的城镇。南宋军一见“赛存孝”引兵来攻,望风而逃。这样,刘整断绝了襄阳的外援道路,对襄阳形成围攻之势。

吕文焕也积极行动,先上书劝阻互通贸易,遭到驳斥,只好整治粮草衣甲,训练兵马,加固城防,作好应战的准备,同时联络樊城守将牛富,约定共同防守。南宋从水路给襄阳援助了些粮草衣甲,随后又派范文虎督各路军队支援襄阳,但范文虎是靠权术爬上高位的,远远望见蒙古军队的阵势,便吓得逃之夭夭。

由于吕文焕守城有方,襄阳很长时间不能攻克。刘整在城外筑起长长的土墙,准备长期围困,又在汉水中游筑起一座实心台,上面安放了弓弩火炮,在其他5个地方修造了石头堡,以防南宋军队沿汉水救援襄阳。同时造战舰5000余艘,训练水军7万。

南宋朝郢阳守军李庭坚也加紧操练水军,造轮船100多艘,组织了一支3000多人的敢死队,由民兵头领张顺、张贵兄弟率领。当时元军用铁链、木筏填塞襄阳周围的水路,戒备森严,简直没有一点缝隙可通。3000民兵个个斗志高昂,准备不惜牺牲生命去支援襄阳。一天夜里,张顺、张贵率领100艘小船,满载物资,准备火炮火枪等武器,顺流而下。元军见二张突如其来,夜中没有防备,不敢交锋。二张转战120里,斩断铁索、木桩数百处,黎明抵达襄阳。城中南宋军得知援军来到,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欢欣鼓舞,士气大大高涨。但是这时唯独不见张顺。几天以后张顺尸体在江中浮起,只见他身上中了6箭,还有4处刀伤,手握着弓箭,似乎还要和敌人搏斗。南宋军民见了个个惊叹不已,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立庙永远纪念他。

刘整见襄阳有了援军,又久攻不下,便暴躁起来,亲自领军攻城,正遇吕文焕在城上巡视。刘整大骂挑战,吕文焕表面上不理睬他,暗中却命令神箭手用劲弩射向刘整,一箭正中其身,刘整收兵回营。

张贵派遣两名擅长游泳的人,潜水通过敌军的包围,往郢城求援,不料出发前,一名士兵逃跑,计划泄露,既无法偷袭,又不能失约,就让几千名水军冒死急行突击。没有料到刘整由于甲厚,其实并没有受伤,得到逃兵的报告后,立刻下令发兵截击。而约好从背后夹击的郢城南宋军,竟借口风急浪高,不仅不践约,反而退军30里。刘整命令部队装扮成郢城南宋军,引诱张贵会合,然后以重兵包围襄阳军队。张贵转战50余里,终于寡不敌众,力竭被俘,不屈而死。

襄阳形势十万火急,皇帝召见奸相贾似道,问道:“襄阳已被围困了3年,现在情况怎样?”贾似道竟撒谎说元军已退。又暗中查知报信的人,把他处死,从此朝中再没有人敢提襄阳被围的事了。

南宋军原打算让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带兵去支援襄阳,贾似道的亲信范文虎以为这一次兵多势众,肯定能取胜解围,唯恐李庭芝得了头功,便夺了李庭芝的兵权,自己去解围。但他却不马上起兵,每日与妻妾歌舞宴乐,一再拖延进兵,军队慢慢开到鹿门的时候,突然遇见蒙古兵,范文虎又一次临阵逃脱。

李庭芝实在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派一名和尚带着金印、牙符,授刘整为南宋军都元帅、卢龙军节度使,又故意走漏消息给蒙古君臣,希望用这个反间计能杀掉刘整。刘整急忙上书忽必烈,解释这件事。忽必烈很会用人,他不但不起疑心,反而给刘整官升一级。第三次援襄又告失败。

刘整十分感激忽必烈对他的信任,更加卖力,增兵猛攻樊城。樊城军民用栅栏挡住城墙,在江中到处插上木桩,然后用铁链连起来,阻止元军战船进攻。刘整派会水的土兵潜入江中斩断木桩,破坏了南宋军的防备工事,拆毁了襄樊之间的浮桥,阻止吕文焕援兵。用船上的回回炮猛轰城墙。樊城被攻破,守将牛富率领100多名壮士和元军进行艰苦的巷战,最后身受重伤,跳进烈火自焚而死。元军死伤惨重,屠城而还。

襄阳守军更加势单力薄,元军却越攻越猛。吕文焕见大势已去,每天巡城的时候,向着南方痛哭流涕。不久,外城被攻破,内城危急。元朝大将阿里海牙派人来劝降,并且答应了不屠城,不滥杀无辜,而且给吕文焕和他的部下都有高官厚禄的待遇。吕文焕终于献城归附了元朝,部将范天顺不愿降元,上吊而死。

历时5年的襄樊大战结束了。南宋的失败,使它失去了抵挡元军的屏障,也使它失去了多少像吕文焕那样杰出的将才。襄樊大战彻底暴露了南宋小朝廷的黑暗腐朽,尽管有不少忠烈的义士,仍挽救不了南宋灭亡的命运。4年之后,元朝便灭掉了南宋。

抗战胜利后,按照盟军约定,日本法西斯军队应放下武器向就近的盟军投降,我军作为盟军的一部分,也有权力受降,但是老蒋不希望我军接受日军投降,所以不断地向日军高官进行通话。

其要求就是,希望日军在投降的时候,要主动向国军缴械。而在我方管辖范围之内的,就不要轻易地投降,甚至可以不投降,等到国军到了再投降。

正是因为老蒋的建议,使得我军在收复部分城市的时候异常不顺,甚至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高邮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高邮城南临扬州、北扼两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被称为“运河大门的铁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能够控制这把锁,国军便能“长驱直入,直捣两淮。

当时占据高邮城的是日军第九十旅,在城内有2个大队和1个炮兵中队,共1100余人,还有伪军第42师7个团,以及伪县保安大队等数万余人。意图死守阵地、顽强抵抗,目的就是向国军投降,

除此之外,国民党第25军先头部队已到达扬州及江都一线,企图集结重兵在日伪军掩护下进占高邮。

粟裕也同样也是深知高邮的重要性,为了减少战争,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于是安排了一位投诚的伪军高级军官回到高邮,让他劝降城内的日伪军。

没想到的是,高邮城内的日伪军不但拒绝投降,还将回去劝降他们的那位军官杀死,并将其人头高挂在城楼上,狂妄地宣称:“你们新四军没有资格受降!”

是可忍孰不可忍!新四军有没有资格受降不是你们说了算的!新四军全体战士纷纷请战,华中野司令粟裕更是怒发冲冠,表示若不投降,就坚决消灭之!

粟裕先后三次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建议进行高邮战役,打击日军拒不缴械投降的嚣张气焰,中央军委在反复考虑后,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粟裕的战役部署分为两个阶段,一、收复邵伯,肃清高邮外围并围困高邮;二,总攻高邮,坚决打援并全歼守敌。

12月19日夜,粟裕发布作战命令,新四军各参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向日伪军同时发起进攻。此外,第七纵队准备好抵挡国民党第25军的来援。

高邮,经过日本人的多年“经营”号称是铁壁铜墙,外围有大量的永久防御工事,远远望去宛若乌龟壳。而且城内的日伪军携有重武器。

战斗打响后,粟裕亲自到一线指挥作战,新四军从北、东、西三面发起猛攻,空出南面一角,诱使日伪军突围,伺机聚而歼之。

攻城部队通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避开敌军防御工事和火力的重点,灵活作战,集中火力对敌实施压制。

新四军战士还发明了用厚牛皮纸扎成的宽两米、长四米的土飞机,向城内投送了大批传单,还用大喇叭对守城日本士兵宣读天皇的投降诏书,放起日语歌曲,从精神上打垮日军的意志。

而在随之新四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攻击也越来越猛烈,城里的日伪军见已无外援,大势已去,日伪军不得不放弃抵抗,随后,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向粟裕缴械投降。

此役从发起到结束只有6个小时,新四军便大获全胜,全歼山本源兵团日军1100余人,歼灭伪军孙良诚部约4000人,俘虏伪副师长以下8000余人,缴获各种大炮61门、机枪145挺、步枪4308支。

高邮战役被誉是中国反击侵略者的最后一役。此役,不但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更打出了中国人的智慧,面对铁壁铜墙,新四军没有硬碰硬,而是从精神上打垮敌人的意志,使其自己出来投降。

公元279年,晋武帝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派遣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当时,晋武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多路进攻东吴,大将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大将王浑则率军攻打东路,向横江进军,还有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统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他早就做了伐吴的准备,他在益州命人督造大批战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够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大量的城墙和城楼,人站在上面,近可攻,退可守。

公元279年十一月,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不能前进。

王濬见状,当即命令麾下的兵士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派几个水性较好的士兵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了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扫掉了。

还有那一条条拦在江面的铁链怎么办呢?王濬又在木筏上架着一个很大的火炬,这些火炬上都灌足了麻油,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行驶在战船的最前面,遇到铁链时,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就被烧掉了。

就这样,王濬的水军扫除了水面上的铁锥和铁链,水军也顺利地打进了东吴的地界。

王濬的水军顺流而下,声势浩大,吴主孙皓面对这样的局面,慌张极了,他派遣大将张象带领水军一万人去抵抗,张象的将士一看,满江都是王濬的战船,无数面的旗帜迎风飘扬,好似要把天空都快要遮住了。

而东吴水军由于长期没有训练,看到晋国水军的气势,士兵和将领都显得非常胆怯。

东吴有一个将领名叫陶濬,他来到吴国宫殿之中,向吴国君主请战,他对吴国君主这样说道:益州下来的水军情况我知道,他们的船都小得很,陛下只要给我两万水军,把大号的战船用上,一定会击溃晋国水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吴国君主孙皓以为陶濬是一个拥有行军带兵打仗的良将,二话不说,就对他委以重任,将他封为大将,指挥吴国水军,与晋国水军对垒。

但是,吴国的水军将士都知道陶濬是一个纸上谈兵之辈,跟着他只有送死,因此水战还没有开始,吴国的水军将士基本都临阵脱逃了,使得晋国的水军几乎没有受到一点抵抗,就顺利进入到了吴国都城建业。

纵观建业的江面,全都是晋国的水军,王濬看到溃败的吴国水军之后,当即命令部下登岸攻城,

吴国君主孙皓到了山穷水尽的田地,只得脱下上衣,让下属将自己反绑起来,带着一批东吴的文武百官,向王濬投降。

王濬进入到建业城之后,洋洋自得,他自以为自己有"灭国之功",必当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嘉奖,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在王濬的意料之外。

王濬不仅俘获吴国君主孙皓,又抢在其它两路大军之前,拿下了建业,使得王浑等人非常妒忌王濬的战功,因此便上表晋武帝司马炎,对王濬进行了诬告。

好在晋武帝司马炎明察秋毫,深知王濬的为人,仅仅只是下诏责备了王濬,并没有对他进行实质性的处罚。

而王浑等人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之后,而就此罢休,他们等到王濬班师回朝之后,便开始中伤王濬,王濬听说此事后,极为愤怒,想要与王浑理论。

好在周边的亲朋好友及时提醒,说他有灭国之功,应当主动退贤让位,不要在过问政事,如果有人问他率军伐吴事,他就应该将所有的功劳都贵在皇帝的身上。

王濬接受了亲朋的提醒,按照亲朋的建议去做了,使得晋武帝司马炎龙颜大悦,当即封赏王濬擢为镇军大将军,这也使得王濬被解除了嫌疑,善始善终的活到了80来岁。

诗人刘禹锡为了歌颂王濬的功绩,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而作为一代明主的李世民则是这样评价道: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虽然说王濬为人直来直往,不懂为臣和为官之道,但是作为一名武将,他的功绩和战功足以令他名留青史。#历史真知棒#

天命十一年即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八旗军,号称20万大军,渡过辽河,如人无人之境,向孤城宁远猛扑而来。守城者袁崇焕,42岁,进士出身,当时没有指挥过作战。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命离宁远城五里安营,横截山海之间的大路。努尔哈赤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先放回被俘汉人捎劝降书给袁崇焕说:献城投降,高官厚赏;拒绝投降,城破身亡!袁崇焕回答说:“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派兵猛力攻城。城堞上箭如倾盆雨;悬牌上,矢镞如刺猬皮。后金兵攻城不下,努尔哈赤命军士冒死凿城挖洞。后金兵将城墙凿开三四处高约两丈的洞口,明守军抛火球、扔火把,燃烧挖城之敌。当城墙快被挖穿时,袁崇焕亲自带兵用铁索裹着棉絮蘸油点燃,垂下来燃烧挖城的兵士。他的战袍被射破,肩臂受伤,仍旧坚定指挥,不下火线。二十五日,袁崇焕命用西洋大炮,从城上往下轰击,重创八旗军。努尔哈赤对这种新引进的西洋大炮,其来源,其特点,其性能,其威力一无所知,毫无准备。炮过之处,死伤一片。官兵害怕,畏缩不前。努尔哈赤亲自督阵,后金将领持刀驱兵向前,快到城下,畏炮又退。有史料记载:城上西洋大炮击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去,放声大哭。有学者认为:这个“大头目”就是天命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44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但他占领广宁后,年事已高,体力衰弱,深居简出,怠于理政。他对宁迎守将袁崇焕没有仔细研究,对宁远守城炮械也没有侦知实情。他只看到明朝经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已,便贸然进兵,图刻期攻取。但是,广远不同于广宁,袁崇焕也不同于王化贞。努尔哈赤以矛制炮,以短击长,以劳攻逸,以动图静,吞下了骄帅必败的苦果。后金有一位叫刘学成的人,上书析宁远之败的原因。他说:“因汗轻视宁远,故天使汗劳苦。”刘学成直言陈明:天命汗努尔哈赤骄傲轻敌,致使兵败宁远。

胜利会腐蚀聪明,权力会冲昏头脑。天命汗努尔哈赤晚年,被胜利和权力腐蚀了聪明,冲昏了头脑,犯下错误,吞下苦果。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的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此后,天命汗努尔哈赤郁郁寡欢,陷入苦闷。八月十一日,在沈阳东40里的叆(ài)鸡堡忧愤而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