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手游经脉花费详解(土豪经脉奇珍)
中小学生国学素养积累 2-1 1.《五经》指的是古代的哪五部典籍? -《诗》《书》《礼》《易》《春秋》
【解析】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书经。《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礼》恭俭庄敬,《易》洁静精微,《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是什么? -《茶经》
【解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艺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解析】原句是“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其中“豕”指猪。《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取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核心思想又包括“仁、义、诚、敬、孝”。
4.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谁? 神农氏
【解析】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人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5.被誉为“裁缝业”祖师的是谁? _轩辕
【解析】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解析】“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
7.“三百千”中的“干”指的是哪一部著作? 《千字文》
【解析】“三百千”并不是一本书名,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本书。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解析】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到商周时期,测量方向是选环境的先行步骤,汉代政治家晁昏提出,在选择城址时,应当“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古代以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解析】“夸父逐日”最早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大志向,也比喻不自量力。夸父逐日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夸父为了族人的幸福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充分反映了古代先民勇敢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事实。这个世界正是有了夸父和无数个与夸父一样勤劳、勇敢、坚定不移、不怕牺牲的人们,前仆后继和奋勇向前,才有了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
10.《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是谁? 诸葛亮
【解析】“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 、政治家、谋略家 、东吴名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国学# #国学新知识# #每天学点国学知识# #每日一句 国学经典# #国学素养#
#你相信中医吗# 没有中医,中国几千年来是怎么过来的,老百姓世世代代看病治病靠的不都是中医么?
2、我国的中医是一门学科,自成一个体系。是汉民族几千年来老百姓通过不断实践而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医学体系。它承载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智慧、心血、经验和理论总结,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指引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医学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产生早,从远古时代走来,春秋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出现了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图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宝典。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是这些历朝历代的医学家、医学圣手,用他们的毕生精力和智慧,不断实践和总结,为我们伟大民族形成了一门杰出的医疗学科,一部浩瀚的中医学历史。他们光耀千秋、恩泽华夏,流芳百世,为人们世世代代所传诵。
因为“黄帝”、“神农”,甚至“伏羲”皆是传说中中国的圣人、甚至是人文始祖,故托名、冠名以示取重尊崇,且能传世流芳,泽被子孙后代。如
《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且又如
讲的是天地人间至圣之大道理!
有同道质问——为何说是托名?在此借用古代三位名家之说来回答。
宋·司马光《传家集·与范景仁第四书》说:“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汉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隋志》始有《黄帝素问》九卷,唐王冰为之注。冰以《汉志》有《内经》十八卷,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当《内经》十八卷,实附会也!故后人于《素问》系以《内经》者,非是……予按:《汉志》阴阳家有《黄帝泰素》,此必取此‘素’字,又以与岐伯问,故曰《素问》也。其书后世宗之,以为医家之祖。然其言实多穿凿,至以为黄帝与岐伯对问,盖属荒诞。无论《隋志》之《素问》,即《汉志》所载《黄帝内、外经》,并依托也。他如神农、轩辕、风后、力牧之属尽然,岂真有其书乎!”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说:“此书(指《黄帝素问》)实医经之最古者,迨圣之遗言存焉。而晋皇甫谧以下历代医家,断为岐黄所自作,此殊不然也!盖医之言阴阳尚矣,庄子谓疾为阴阳之患,《左传》医和论六气曰:‘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吕览·重己篇》云:‘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班固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可以见矣。而汉之时,凡说阴阳者,必系之黄帝。《淮南子》云:‘黄帝生阴阳。’又云:‘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高诱注云:‘说,言也。言为二圣所作,乃能入其说于人,人乃用之。’刘向云:‘言阴阳五行,以为黄帝之道。’《汉志》阴阳医卜之书,冠黄帝二字者,凡十有余家,此其证也。此经设为黄帝、岐伯之问答者,亦汉人所撰述无疑矣!方今医家,或牵合衍赘,以为三坟之一,或诋毁排斥,以为赝伪之书者,俱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