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山河图加点 (三国杀山河图)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上言曰:“国之所急,惟农与战···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约行百馀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馀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馀日,行七百馀里,皆是无人之地。
【挑衅】——贼将早降,可免一死!/汝等小儿,可敢杀我?
《三国志》裴注引《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放权】——这可如何是好?/你办事儿,我放心。
历史上关于刘禅大智若愚的论调一直存在,有人认为刘禅故意装疯卖傻是为了消除司马炎的猜忌,但究竟是真傻还是假痴,史书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但三国杀似乎是给出了立场。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慈曰:“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激昂喻孙策之勇猛,无具体典故。但从技能和台词分析,应该是出自酣战太史慈和阵斩刘繇部件一事。)
【魂姿】——父亲在上,魂佑江东;公瑾在旁,智定天下。/愿承父志,与公瑾共谋天下。
从字面上理解或许摸不着头脑,但从技能上理解的话,无非是从【英魂】和【英姿】中各取一字生造的词。
【制霸】——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是友是敌,一探便知。
《三国志》陈寿评语:“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后人傅玄亦有评:“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直谏】——请恕老臣直言。/为臣者当冒死以谏。
《三国志·张昭传》:“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固政】——今当稳固内政,以御外敌患。/固国安邦,须当如是!
《三国志·张纮传》:“(孙权)将复出军,纮又谏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於上,文德播於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於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於是遂止不行。
取自《胡茄十八拍》中一句:“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操令众将将猪羊血泼之,押送城南教场。曹操亲自引甲兵五百人围住,尽皆斩之。人人颈腔内各起一道青气,到上天聚成一处,化成一个左慈,向空招白鹤一只骑坐,拍手大笑曰:“土鼠随金虎,奸雄一旦休。”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演义》四十一回: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忍戒】——忍一时风平浪静/老夫,有病在身(弃牌)我会记住你的/我,宽限你几天时间(受到伤害)
《晋书·司马懿传》:“(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霑胸···故爽等不复设备···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
《晋书·司马懿传》:“景初二年,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拜印】——时日无多,今吾欲拜印为王/是时候了,为你们之前的行为付出代价吧。
《晋书·司马懿传》:“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增封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极略】——顺天之命,逆天而行/天助我司马氏(鬼才);给我安静一会/这是赏你的,哈哈哈哈(放逐);今汝势孤,必亡矣/汝气数已尽(完杀);这样会比较好吧/行大事,不可冲动(制衡);谋,当如鬼/习武可制虎豹,集智方取天下(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