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丁三国演义配乐 (李一丁鼓手)

2024-07-06 22:17:01 666阅读 投稿:网友
前言央视旧版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之所以深入人心,和其中音乐的经典程度密不可分,这几部电视剧诞生了非常之多的经典配乐,这些音乐作品创作水准

李一丁三国演义配乐 (李一丁鼓手) 央视旧版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之所以深入人心,和其中音乐的经典程度密不可分,这几部电视剧诞生了非常之多的经典配乐,这些音乐作品创作水准之高、思想境界之高、作曲技术之高、与原作意境之契合,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算得上罕见。

之前写了篇文章赏析94版《三国》中的插曲,这部剧的经典自不必多说,然而在配乐鉴赏方面,其实有一部分一直被忽略了,那就是这部剧中的纯音乐,也就是没有歌词的那些背景音乐。

央视《三国演义》一共请了三位作曲家进行谱曲:谷建芬、李一丁、王宪。李一丁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王宪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二位都是科班出身。

其中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以及很多主要人物的角色歌由谷建芬创作。在参与到三国歌曲创作之前,她其实主要写一些轻松明快的通俗歌曲和儿童流行歌曲,然而当老《三国》招募作曲家,她首次尝试古风音乐,凭一首《临江仙》从数位男作曲家中脱颖而出,被王扶林导演相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赋。

谷建芬为三国创作了十多首风格迥异的配乐,其中片头曲《临江仙》、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这一拜》、《卧龙吟》等为最佳。《临江仙》则运用美声唱法,调式选择上使用了加入变宫即7音的六声羽调式,这是民族五声调式的延续,确是古香古色又兼具一定现代气息。

除了插曲之外,我们现在听到的片中那些大气磅礴、恢弘瑰丽的背景音乐(包括主题曲、角色歌的变奏,或者像刘备成婚、诸葛亮七纵七擒这些经典的原创音乐),则全部出自李一丁和王宪之手。李一丁负责前40集的纯音乐写作,王宪负责后40集,二人经过交流协商,保证了所用乐器的一致和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

在b站一个配乐汇总里显示,李一丁、王宪二位作曲家至少为老《三国》写了不少于200端配乐,这些配乐的风格之多元、配器思路之活跃令人咋舌。

二位作曲家都认为三国不同于唐、清等时代的靡靡宫围之音,而应该是融合了沙场英雄人物“大惊大喜,大疑大决,大急大慰”的豪迈之气,以古朴凝重的气韵描绘恢弘磅礴厚重绵长的历史感。

因此二位作曲家在全剧整套配乐的配器选择上仍以管弦乐队为主,民乐为辅,表现民族气韵主要依靠琴、筝、箫、埙、笙、笛等弹拨与吹管乐器,辅以古香古色用以表现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的编钟编磬,同时加入后来传入的西域乐器如琵琶、管子/筚篥等,打击乐部分则多用锣、鼓、钟、铜铃、扁鼓等。

现代考古研究表明,汉代民间鼓吹乐的组成大致有吹奏乐器排箫、笙、竽、笳、角和打击乐器鼓、铙等,汉代的鼓吹乐不仅多运用与宫廷,民间也广泛使用,因此作曲家们的创作思路和配器选用是完全正确的,既谨慎考究又灵动且不拘泥。

除了挑选合适的乐器之外,在曲风上也同样下了功夫,不同地区的音乐从调式旋律及配器选择上有明显不同。如《子夜四时歌》虽然由管弦乐队主奏,但击打节拍以钟、磬点缀,中间叠入箫声,同时该作是完全的五声调式作品,以吴侬软语演唱,种种方式才模拟江南典雅清秀的丝竹音乐又富宫廷气息,雅俗兼具。

最后,两位作曲家还为《三国》创作了大量的原创纯音乐,如三英战吕布中频繁使用琵琶上下滑奏表现战场之激烈慷慨,琵琶擅表喧嚣;此外他们还在诸葛祭风和天边龙挂的片段中,创新运用了电声技术,以合成音效和独特的和弦构成表现剧情发展的奇幻波谲之状。

正是因为艺术家们“上无愧祖宗下无愧观众”的最质朴又诚挚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为我们带来了极为酣畅美妙的艺术享受,更以其最顶级的审美水准、高远格调、非凡意趣教会了我们敬畏历史、诗意人生。

《三国演义》这套配乐无论从旋律抑或配器的角度观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倾尽了三位作曲家数年心血,反复打磨反复思量,意趣高远,回肠荡气。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之前曾在某期刊上读过一篇评价新老三国配乐的文章,认为老三国的音乐语汇在今天看来已显陈旧,无论在旋律配器还是音色选择上都缺乏新意,然而还有如我等一众三国爱好者仍有闲情逸致品评二十多年前的老作品,且颇觉越品越新鲜,越品越有趣,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多审美过关的年轻人热爱和品评这批影视剧艺术中的经典配乐。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