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涵盖面积非常广的词语,涉及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法给文化设立出精准的意义,但却可以称它为*不断发展中的一个宝藏。在重庆,也有属于当地的文化,现在就让重庆文化带你一起看看重庆*文化符号的相关内容吧。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文化符号,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佳景区”。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造像并陈,是*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群有75处,5万余尊*石刻造像,总计10万多躯,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为*,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时间跨度从九世纪到十三世纪,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被誉为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石窟艺术陈列馆。
大足石刻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见。众多国内外政要、名人为之惊叹并大加赞誉,是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
据记载,大足石刻艺术的造像时间跨度长达一千二百多年。在文化史、艺术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
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六至九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中叶的*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精美、神系*完备的*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
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完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