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是指地面较为平坦且起伏坡度小、面积较为宽广的一种地貌形态。平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种,气温湿润,便于居住,地址平坦,便于交通,平原可谓是一个好福地。那么,现在就让城市文化带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平原的风采吧。
简介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吉、辽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7月均温21~26℃,1月均温-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辽河平原组成,地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沼泽湿地。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位置境域
东北平原介于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128°00′之间,位于中国东北部,其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所包围。东北平原地跨黑、吉、辽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通道之一,所处东北地区与日韩同处东北亚经济圈。
区域划分
根据东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三个亚区平原,即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后两者又合称为松辽平原。
气候特征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位于*季风的*北端,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和干旱的内陆之间的过渡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性气候由东向西渐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均温21~26℃,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矿产资源
石油是东北平原*重要的矿产资源。平原北部因盆地抬升缩小,产生了巨厚的沉积物,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位于东北平原上的三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
土地资源
东北平原林地分布于山地和丘陵,耕地分布于平原和台地、丘陵、山地;*地分布在丘陵、平原、山地和台地。沙地,即科尔沁沙地,盐碱荒地分布于松嫩平原中部,湿地分布于三江平原和沿河两岸及其冲积的积水河湾。
生物资源
东北平原是中国重点林区,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东北林区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树的种类有100多种。全区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除飞龙、雕、天鹅、东北虎、鹿、紫貂等30余种珍稀动物外,经济价值较高的还有林蛙、花尾棒鸡等。森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00多种,可食用植物1000多种。东北三省天然*原野生植物也比较丰富,已查明的野生经济植物就有800余种。
人文资源
东北平原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平原文化个性鲜明,形态多样,“北大荒”、“黑土文化”展示了东北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特点密切相关。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分别以农牧、狩猎、捕鱼、畜牧业为主,生存条件使得东北人形成了强武弱文的特点,东北地域特点及粗放型的农业文化逐渐形成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