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__
1、计算机*基础:对“计算机*”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
2、第一代计算机*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和键盘,无gpu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定义为“以传输*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3、第二代计算机*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内容的理解,*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4、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得到迅猛的发展。第二代*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体”,形成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第三代计算机*是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
5、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60090922a^1)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6、*计算机*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技术,多媒体,智能*,整个*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计算机*: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7、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
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软件,通信协议和nos